作文升格实用招式讲解示范(共四招)
第一招
具体——文章感人的第一步
跳 高
跳高架前只剩下李鹤同学一人了。这时横杆已升到了1.47米,比去年的乙组跳高纪录高出一厘米。比赛的哨声响了,只见李鹤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打破了校运动会的纪录。
这一片断总共才一百来字,真正写李鹤同学破跳高纪录的情景,只有大半句话,才二三十字,很不具体。
怎样把“跳高”这一片断写具体呢?
【方法一】分解事物法
[解说]所谓“分解事物法”,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而后按一部分一部分一一具体写来。就“跳高”这个片断来说,跳高破纪录的情景,可从动作上分解为四个方面,这就是助跑、起跳、翻越、落地,而后按先后次序一一进行描写。
[示范]哨声响了,李鹤同学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再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这才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当快接近跳高架时,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她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横杆,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越式”。(翻越)……“成功了!”破了校纪录,四周一片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似乎也在跳跃。(落地)
【方法二】回忆联想法
[解说]所谓“回忆联想法”,就是采取补叙或插叙的办法,回忆与当时事物有关的情景。比如:将这次校运会破跳高纪录与往届校运会破跳高纪录的情形进行比较,有何不同?同一运动员,这次的跳高表现与以往又有哪些不同?还可进行多方面的联想:起跑前李鹤同学的神情怎样?有没有信心?起跑时她是怎样迈开双脚的?速度怎样?到了横杆前,她又是怎样向横杆跨越的?翻越过横杆后,落地时,她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示范]横杆已升到了1.47米了,哨声马上又要吹响了。这时,一缕阳光照到李鹤同学的脸上,她显得更加精神抖擞。(写起跳前的神情)她想到了平日体育课上跟同学们一起练过,老师也不止一次地鼓励过她,平时也跳也过最好的成绩。看来,这次她对打破校运会的纪录是充满必胜信心的。(写李鹤有获胜的信心)随着哨声响起,李鹤同学在原地蹦跳了几下,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又压压右腿,直起腰,深呼一口气。她猛地向前奔去,大步从起跑点跑到横杆前,又仔细地丈量了一下距离,然后又返回到起跑线处。只见她猛地握紧拳头向前跑去,六米、五米、四米、……一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她身轻如燕,两脚一抬,好一个“背越式”,破了学校纪录。(具体写李鹤跳高时的神情动作)动作是那样的轻盈,姿态是那样的优美。“成功了!”在同学们的一片喝彩声中,她向体育老师奔去,感谢老师以往的精心指导:她又向班级跑去,感谢同学们的热情鼓励……(写成功后李鹤的神情)
【方法三】增添细节法
[解说]所谓“增添细节法”,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细节,把李鹤同学破校运会纪录时的一些细微末节表现一一写来,比如她的一个眼神、她的一个细小的动作、她获得成功后同学们的表现,等等。如果在文中能适当地加上这些细节,文章会更细腻更感人。
[示范]李鹤同学站在起跑线上,沉着镇定。她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又压压右腿,做完了这些准备活动后,朝我们笑了笑,又朝要好的同学递了一眼神。(细节一)似乎要告诉全班同学,一定不辜负大家对她的期望。哨声响起,她从起跑线上用大步量了一下到跳高架前的距离,每一步丈量都是那样的仔细认真,生怕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接着,她又跑回起跑线上,向手心用力吐了一口唾沫,(细节二)两手揉搓,握紧拳头,开始向横杆冲去。全场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这一瞬间的精彩表演。李鹤同学发出的嚓嚓声渐渐消失了,她离横杆越来越近了。起跳!她咬紧牙关。(细节三)只见她一个急转身,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她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了横杆,再一挺胸、翘腰、收腹、双脚合并,好一个“背越式”……“成功了!破了校纪录,四周的掌声,震得跳高架上的横杆似乎都在跳跃……同学们跑进场地,拥抱着她,还有一个同学用拳头打了她几下,(细节四)然后将她抬得高高的。
第二招
描写——文章中开得最艳丽的花
【重要认识】
现代作文教学提倡自由的、放得开、有活力、个性化的写作,就离不开能显示个人写作扎实基本功的描写能力。描写体现在细微之处,但正是这细微之处,却是最具表现力的文章精华,最能活跃文章、体现本质。打个比方:如果说文章是树、事情是枝叶,那么描写则是那开放得最艳丽迷人、色彩斑斓的花。
描写如化妆,有淡妆有浓妆,依表达需要而定。该勾勒的,一笔带过,寥寥几笔便描绘出描写对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人物的精神面貌;关键细节重笔细描,精雕细刻,笔触细腻,通过细微逼真的刻画把描写对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感觉、能想象、能体会出所描写的情景,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做到具体、生动、鲜明,增强了艺术形象的可感性。
【方法一】五觉法
[解说]“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光、声、味、嗅、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涛冲击岩石的声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幕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听潮》
[题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法治、可感、可闻、可心,细腻而有层次,五觉并用。
[示范]沙沙,沙沙,起风了,微风徐来,像一面透明的纱布,轻拂在我的脸上,舒服极了。迎着风深深呼吸,然后仔细辩别,风儿夹着泥土淡淡的芬芳、小草翠翠的气息,使我的心胸一下子开朗起来。再闻闻,这味儿还有点儿甜呢。啊,风渐渐地大了,顺着呼呼的响声寻去,远山脚下,一层白色的海涛涌过来。
【方法二】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