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福建师范大学 杨晓勤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所表达的儿童欢乐、天真的情感。
2、学习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
从细节中体味作者的情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默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
同学们,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1926年,当时鲁迅已经45岁了,他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为“夕拾”的“朝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回忆童年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出示幻灯投影,检查有关字词音形义的掌握情况。
确凿 záo ,确实。
菜畦 qí ,菜地。畦,菜地里划分的小区。
蟋蟀 shuài
缠络 chán ,相互缠绕在一起。
竹筛 shāi
觅食 mì
渊博 yuān ,学识深广。
人声鼎沸 dǐng ,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绣像 xiù
锡箔 dó
三、题目分析。
提问:文章标题采用了什么格式?表明了什么?
说明:文章标题采用“从……到……”的格式,表明是以地点变换为顺序来展开记叙,因而,全文也就可以划分为两部分。
四、过渡段分析。
提问:请找出连结“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过渡段,思考这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说明:第九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留恋。
五、独立思考:在“百草园”部分,最吸引你的是哪一处?
(有人说是第二自然段,有人说是“美女蛇”的故事,还有人说冬天的百草园)
六、先讨论第二自然段。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说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说明:菜畦、石井兰、皂荚树、桑葚;碧绿、光滑、高大、紫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