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800字。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眸(móu) 鼙鼓(pí)   蒹葭(xiá)  城阙(què)
  B.玉簪(zān)   马嵬(wéi)   凝睇(tì)    迤逦(lǐ)
  C.钗擘(bò)    跻攀(jī)     衰鬓(bìn)  征铎(duó)
  D.烂柯(kě)    穴窅(yǎo)   枳花(zhǐ)  凫雁(fǔ)
  解析:选C。A项,“葭”应读jiā;B项,“睇”应读dì;D项,“柯”应读kē,“凫”应读f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春霄 闲瑕 弊政 征铎
  B.骚头  花钿  杜陵  帘暮
  C.寥落  苍海  侧畔  沾襟
  D.霓裳  迢递  金鳞  粉黛
  解析:选D。A项,霄—宵,瑕—暇;B项,骚—搔,暮—幕;C项,苍—沧。
  3.(2011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专家________,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________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正确的做法是: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________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提出 产生 适合 B.提出 引发 合适
  C.提醒 产生 合适  D.提醒 引发 适合
  解析:选C。“提醒”不仅是“提出”,还有“促使注意”之义,与后文座椅带来的身体毛病相照应。“引发”意为“引起,触发”,与“疲劳感”不搭配。“适合”是动词,与中心词“高度”不搭配,“合适”是形容词,与中心词“高度”搭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张之才一见自己的父亲受了这样大的委屈,忍俊不禁,拿起菜刀追出门去,要和渔霸算账。
  B.“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时下的腐败病症,在文艺界虽不说样样俱全,但该领域遭受“感染”却是不容置喙的事实。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晴朗的夏夜,躺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望着天上恒河沙数般的星星,惬意极了。
  解析:选D。A项,忍俊不禁:忍不住笑。B项,不容置喙: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D项,恒河沙数:形容数量极多,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
  5.(2011年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B.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C.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D.因为有了幽默感,他们更善于与其他人沟通,即便表达了反对意见,别人也不会反感。
  解析:选D。A.“需求”成为“重要市场”,主语宾语搭配不当。B.赘余,“愈发”与“弥”重复。C.主语不一致,上句主语为“每一个中国人”,下句为“中国的饺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是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祐坊而改称宝祐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讼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到“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暮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