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4400字。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从军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别是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客日久,引动归思,表现了乡思愁绪。(或:海日生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虽然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愁,但此联却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昂扬的另一面)
4.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字各有其妙,自圆其说即可。
观点一:“阔”字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
观点二:“失”字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5.请赏析第二联中“合”“斜”二字的妙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句中“合”字,意为聚拢、环绕,与句首“绿”字相应,有力地显示了林木茂盛繁密,聚拢、环绕在村庄周围的近景特色。“斜”字,在绘画中属于斜线构图,它的好处是可使景物显得活泼洒脱,产生一种流动感,而与句首“青”字配合,贴切地描绘出青山一抹、斜依蜿蜒、缥缈而去的远景形象。总之,两句诗一“绿”一“青”,渲染了这座村庄富有生气的氛围;一“合”一“斜”,突现了这座村庄所处环境的优美。
6.诗中最后两句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和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最后两句既然告别,却一不对主人道谢,二不与老友惜别,而居然径直地预约重阳再来。乍看起来,真有点不懂礼数,不近人情;但实际上正生动地体现了知心朋友亲密无间的感情,同时又清楚地表明了诗人对此次来访的特别满意,还巧妙地暗示了二人超脱世事、高洁不群的共同情怀。因为古人认为菊花是高洁之物,饮菊花酒是高洁的表现;而饮菊花酒要有一定的时间,那就是九月初九重阳节,所以诗人选定这个日子再来。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