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9120字。
河南市信阳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认为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的关键所在。在英国乃至欧洲建立专利制度之前,中国和欧洲的技术进步由技术机密驱动。要保护技术诀窍,最原始也最有效的原则就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所以,技术机密大都采取了与创新者人身依附的使用和传承方式。比如说,中国民间大量的秘方绝活都采取了“世代单传”、“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能够尽量降低技术诀窍泄露的风险,但却阻碍了人们之间的知识共享,并会大大增加技术诀窍的灭失风险。
作为无形资产,技术产品所产生的市场利润与市场范围成正比,但在技术机密模式下,技术可占有性方面的担忧却对人们扩张市场的动力构成了强烈的制约。技术持有者在市场扩张时必然面临一个两难问题:不用“外人”,企业扩张必然因人才匮乏而陷入停滞;但重用“外人”,又会增加技术泄露的风险。
在传统社会中,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由于绝大多数技术知识都被行会、手工作坊等保留为私人知识,相互之间难以共享,不能取长补短,于是人们往往是简单重复前人的工作(有时候还没前人做得好),而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累积创新。那时各个种族的平均寿命、智力水平都基本相同,因此各个社会的人均创新效率并不会有多大的差异,中国对西方的人口优势将导致中国对西方的技术优势,这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很长时间都在技术总量上遥遥领先于欧洲。
然而,当现代专利制度首先在英国乃至欧洲确立之后,欧洲社会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专利制度解决了商业机密保护下市场扩展与技术可占有性之间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人们从专利权中所获利润的大小与市场容量成正比。正因如此,当欧洲确立专利制度之后,就极其有力地促进了创新技术和工业资本的结合,为欧洲企业向海外扩张注入了无穷趋近的动力。有些创新项目尽管社会价值很高,但却难以采用机密保护。在机密驱动模式下,人们是不愿意进行这一类创新活动的。但在专利制度下,人们对创新成果的独占性由法律来保障,上述项目就会变得有利可图。与此同时,为了申请专利,人们就必须将私有的创新知识披露为公共知识,由此形成的公共知识库又会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创新效率。最终,借助专利制度,公共知识库存量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必然会形成一个相互加强的正反馈过程。
在中国当技术仍然依靠商业机密驱动而缓慢前进时,在欧洲它却已踏上了专利制度驱动的“快车道”。那时,尽管欧洲在人数上依然具有较大劣势,但其人均创新效率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欧洲的技术创新总量就很容易赶上中国,并在很短的时间内,远远地将中国抛在后面。
(摘编自寇宗来《专利制度与工业革命》)
1.下列关于“技术机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机密是在专利制度产生之前人们欲用来驱使技术进步的重要元素。
B.技术机密因其有效保护的需要大都采用与创新者人身依附的运作方式。
C.技术机密因其特殊的使用和传承方式,大大增加技术诀窍的灭失风险。
D.技术机密使技术持有者长远利益有保障,而在市场扩张时却面临两难选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欧洲社会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是得力于专利制度在
欧洲的确立。
B.专利制度解决了技术机密解决不了的商业机密保护下市场扩展与技术可占有性之间的内在矛盾。
C.专利制度相对于技术机密,能用更大的力量鼓励人们对那些社会价值很高的创新项目进行投入。
D.专利制度能使人们所获利润与市场容量成正比,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创新技术和工业资本的结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利制度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让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占据主动,而且使产业革命在欧洲发生。
B.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常常只能简单重复前人的工作,甚或没有前人做得好,那是因为绝大多数知识难以共享。
C.在传统社会中,人口优势成为技术优势的主因,因为那时的社会各个种族的平均寿命、智力水平都基本相同。
D.在专利制度下,欧洲人均技术创新得到极大提升,所以其综合实力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远远地超过中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