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00字。
《长亭送别》说课稿
瑞安市第六中学   娄香香
一、说教材
《长亭送别》这篇课文选自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四单元。这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通过戏曲语言和艺术手法的欣赏,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戏曲的能力。
《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文章曲词非常优美。高中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根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1、知识目标:了解《西厢记》,进一步熟悉元杂剧。
2、能力目标:鉴赏富于文采的曲词。
(1)学习化用古代诗词的语句乃至意境的方法。
(2)欣赏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学习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的方法。
3、情感目标: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剖析:《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艺术大师,他把典雅凝练的古代诗词与通俗流畅的民间口语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清丽华美、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吸收借鉴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对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学生的鉴赏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把曲词鉴赏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活动应重视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师生之间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 诵读鉴赏法。首先通过教师的范读定下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直观感受曲词的语言美。
2、 换词比较法。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中语言的优美和准确,我采用换词比较的方法。比如“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曲词中的“迍迍”、“快快”能不能互换,以此来把握主人公崔莺莺和张生难舍难分的心情。
3、 引入古诗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古诗,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兴趣,同时,会让课堂充满抒情氛围。如引入范仲淹的《苏幕遮》、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4、 启发探究法。在本节课中主要表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讨论分析法。课堂教学中,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由讨论,来充分调动他们动口、动脑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1、课前预习。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要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如下准备和预习: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2)了解作者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情节和本折《长亭送别》的剧情。
(3)熟读曲词[朝天子][二煞],背诵曲词[端正好][滚绣球] [叨叨令] 。
2、导入新课。好的导入,能巧妙地创设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为下面进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