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100字。
课题:《先秦诸子选读》第四单元:《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第一课时
年级: 高二(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组名:
【教学目标】
1、 重点学习选文第1、3、4、5、6则;
2 、掌握相关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现象;
3、 把握老子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教学重点】在诵读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积累掌握掌握各类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体会老子关于事物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把握《老子》中的人生智慧及启示意义。
【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分清句读。
1、校正字音
(1)斯恶(è)已 (2)音声相和(hè)
(3)共一毂(gǔ) (4)埏埴(shán zhí)以为器
(5)凿(záo)户牖(yǒu)以为室
(6)自见(xiàn)者不明,自矜(jīn)者不长(zhǎng)
(7)曰余食赘(zhuì)形,物或恶(wù)之
(8)其脆易泮(pàn) (9)起于累(léi)土
二、归纳文言现象:
1、通假字
自见者不明(现)
死而不亡者寿(妄)
其脆易泮(判)
起于累土(蔂)
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
自是者不彰(意动,认为……正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意动,把……当作有为,把……当作事业,把……当作有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形作名)
夫轻诺必寡信(使动,使……减少)
多易必多难(意动,把……看得容易;使动,使……增多)
是以圣人犹难之(意动,认为……难)
其未兆易谋(名作动,显露迹象)
常于几成而败之(使动,使……失败)
慎终如始(形作动,慎重对待)
3、古今异义 (写出古义)
埏埴以为器(来做)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走不远;不能明理)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做事;差不多成功)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柔软;僵硬)
4、文言句式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宾语前置) 报德以怨,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千里之行(宾语前置)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被动句)
三、研读文本:(1)诵读。(2)梳理,在课本上标出加点字的意思。(3)翻译。(4)分析。
1、研读第1节:
【原文1】:天下皆知美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结构独立性)为(判断词,是)美,斯(连词,那么、就)恶(丑,与“美”相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副词,互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对照,比较),高下相盈(充满),音声相和(应和),前后相随,恒也。
【译文1】:天下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有有就有无,有无就有有),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没有长也就无所谓短,反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