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 全程伴考
第六单元
[问题聚焦 难点点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先秦散文分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两者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为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曹刿论战》记载的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这篇课文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的关键字眼是“远谋”二字,通过人物对比,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1.如何理解本文写作的着眼点的特点?
本文虽然记载了中国战争史上一个著名战例,但是记叙的内容却是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具体的战争过程仅以“战于长勺”一语带过,这样的详略安排的用意是什么呢?本文写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目的是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全文的详略安排即由此决定。第一段由曹刿提出“何以战”开始,步步紧逼,直到庄公说出对“小大之狱”的态度后,曹刿才作了“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两次以“未可”和“可矣”来表现他善于掌握战机,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来证明他决断的正确。第三段再通过论述取胜原因,把他以小敌大必须抓准战机、详察敌情的战略战术思想表现出来。以上是详写的内容,其余与表现曹刿的“远谋”无关的事,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而对“论战”起引线作用的事件如“请战”“从战”“克敌”等也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剪裁,对再现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中心具有极大的作用。
2.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是怎样的?
“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
【提高训练 备考创新】
三星级基础题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1. 古诗文默写(前三题必做,后面几题任选三题)(10分)
① 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②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③峰峦如聚, , 。望西部,意踌蹰。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 。
⑤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⑥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古代人民辛勤劳作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
2.读对联,要注意揣摩其中的寓意。下边是某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写成的一幅对联,请写出此人具体有哪些爱好。(2分)
品韵方晓丝竹雅 挥毫始觉草篆神
3.小曹、小赵和小李正在进行一项研究,但在关键问题上卡了壳。小曹说:“要是小王来了就好,这个问题他最在行。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恰好小王走进来。小赵说:“说曹操,曹操到。”小王问议论他什么,小李说:“我们准备请你吃大餐。”小王说:“没那么便宜的事,醉翁之意不在酒吧。”(8分)
①“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的故事演化而来的。故事中东吴年轻将领是 。小曹说的“只欠东风”的意思是 。
②小赵的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语出欧阳修的《 》,原意是 ,小王的话意思 。
4.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问题:(7分)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① 发挥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的情景。(字数在20字以上)
②与《天净沙·秋思》比较,说说两首元曲分别抒发怎样的情感?
5.(1)下列诗句表现的自然季节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渭城朝雨沮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