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880字。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dòu)         参省(chān shěnɡ)
  靛青(diàn)       其曲中规(zhònɡ)
  B.老聃(dān)      须臾(xū yú)
  跬步(kuǐ)       骐骥(qí jì)
  C.锲而不舍(qì)     舆马(yú)
  蛟龙(jiǎo)       金石可镂(lòu)
  D.六艺经传(zhu àn)     跂而望(qí)
  舟楫(jǐ)       驽马(nǔ)
  解析:选B。A项,参省应读cān xǐnɡ;C项,锲应读qiè,蛟应读jiāo;D项,跂应读qì,楫应读jí,驽应读nú。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诀窍 锐利 冲淡 明火执杖
  B.彰显 惊谔 禁锢 一颦一笑
  C.宏伟 博学 囊括 所向披糜
  D.赏赉 绚丽 缜密 豁然顿悟
  解析:选D。A项,杖—仗;B项,谔—愕;C项,糜—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如果因受感动而去模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行为,这就证明读者没有________能力,糊里糊涂地做了作品的俘虏。
  ②文化的________,不是短时期能解决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
  ③要读懂鲁迅作品中有些________的地方,需要仔细琢磨,并了解当时的环境。
  A.鉴别 积淀 隐晦    B.鉴赏 积聚 隐晦
  C.鉴赏 积淀 隐讳  D.鉴别 积聚 隐讳
  解析:选A。鉴别:辨别(真假好坏);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积淀:所积累而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积聚:(事物)聚集。隐晦:(意思)不明显;隐讳:有所顾及而隐瞒不说。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台湾大选在即,民进党支持率仍落后于国民党,但蔡英文锦囊中的拉票诡计也基本用完,是否会以所谓的“台湾共识”,蓄意制造两岸危机,以便火中取栗,实在是难以预料。
  B.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与地方政府上下其手,使房价开始回落,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调控取得的成果还是初步的,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
  C.青岛黑帮老大聂磊由于在公安局内部找到了靠山,更是肆无忌惮,无人敢惹,其知名度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一时间成了社会上炙手可热的“明星”流氓。
  D.前些年,古槐路改造,张大爷从旧宅搬到太白路边的一栋商品楼,以为可以安定下来,不再搬家了。可是没几年他又接到了通知,要他安土重迁,再次搬家。
  解析:选C。A项,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B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作弊。D项, 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很不愿意搬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本首相野田佳彦的发言人称,在获悉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病逝的消息后,野田19日要求政府建立一支有关朝鲜问题的危机处理小组。
  B.足坛领域腐败案件的发生,暴露了中国足球改革以来出现的管理体制不顺、制度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警示我们反腐倡廉必须警钟长鸣。
  C.只有当我们身静、心静,独坐于空山,与那山那树那花那月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的时候,才 可能听到山花落瓣的细 微声响,嗅到绿苔地衣淡淡的腥香。
  D.老子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他选用了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人文荟萃的京都洛阳,骑上一头青牛,向着天高地远的西方云游而去。
  解析:选D。A项,搭配不当,“一支”应换成“一个”,量词“支”只可用于计量队伍、乐曲、纱线和杆状的东西。B项重复赘余,“坛”本身就指文艺或体育界,与“领域”重复。C项语序不当而造成主语残缺,应将“我们”放在“只有”前面。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建筑的“文法”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建筑有它自己的构造规则或组合方式,如同语言的“文法”。中国建筑就具有特殊的“文法”。
  我们的祖先在选择了木料之后逐渐了解了木料的特长,创始了骨架结构初步方法——中国 系统的“梁架”。这以后他们发现了木料性能上的弱点。当水平的梁枋将重量转移到垂直的立柱时,在交接的地方会产生极强的剪力,那里梁就容易折断。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