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862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   文
  韶关市田家炳中学  李达均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贴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崇高/作祟    殷红/赝品    调适/调和
  B.傍晚/滂沱    赈灾/诤言    湖泊/停泊
  C.韬略/滔天    砧板/嗔怪    如法炮制/炮火连天
  D.瞥见/蹩脚    悚然/耸立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A。
  本题命题形式与命题思路与2012年广东卷一脉相承,仍延续从2008年开始的考查形式:即仍采用分类组对的形式考查字音的识记,每一选项设计3组词,四个选项共列举24个字的读音,分别考查对形近音同(或音异)、形异音同(或音异)、多音多义的汉字读音的辨识。第一组是形近字,第二组基本是形异字,第三组是多音多义字(CD两项为成语)。
  A项chóng/suì、yān/yàn、tiáo;
  B项bàng/pāng、zhèn/zhèng、pō/bó;
  C项tāo、zhēn/chēn、páo/pào;
  D项piē/biē、sǒng、ài/yì.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阳春白雪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太懂的作品。但如果你到台湾的美术馆去转转,你一定不会失望。台湾的美术馆数量众多,有大有小,风格迥异。其中规模最大的两处是新北市的朱铭美术馆和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置身其中,你会发现那里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物品,而是像站立在你身边懂你的知心朋友。
  A.阳春白雪    B.通常    C.迥异    D.高高在上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能力层级E。
  今年的命题思路与2012年大致相同,继续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四个词语(成语)的使用的形式,考查的词语为两个成语、两个词语,符合高中学生现阶段的语言运用实际。
  A项“阳春白雪”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后用来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B项“通常”意为一般,惯常。C项“迥异”,指迥然不同,完全不同。以上三项均合乎语境。D项“高高在上”,谓所处极高,泛指地位高;后常用来形容领导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句中用来指“艺术作品”,使用对象不恰当。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C.神木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最近纽约市颁布了一项禁令关于禁止超市、流动贩卖车、电影院、熟食店等销售大剂量含糖饮料,以控制日益严重的肥胖现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E。
  正确辨析病句是高考的必考点,与往年大致相同,考查的是“没有语病的一项”,保持了考查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考试大纲》列举的六种病句类型是学生语言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毛病类型,也是高考的考查点。
  本题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项。
  A项成分残缺,“缓解地铁线路载客(难的问题)”。
  C项语意赘余,“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改为“短期内难以恢复”或“一时内难以恢复”;另,“神木县属……过渡地带”也不太规范,改为“神木县地处……过渡地带”为好。
  D项语序不当,改为“颁布了一项关于禁止……现象的禁令”。
  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生产能力的增强,加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使人类对生物形成了过分的优越感,产生了过度的欲望,       。     ,更使一些人误以为可以无视生物的生存权,        。但对自然界造成危害的不是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      ,        。          ,可以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人类能够在尽可能少地影响自然的情况下生存,并且能不断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还可更有效地保护物种和自然环境。
  ①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是人类的观念
  ③科学技术的发达
  ④看不到生物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⑤以至对生物的破坏和干预远远超出了维持生存的需要
  ⑥是人类怎样运用它们的问题
  A.④①⑤②⑥③    B.④③⑤⑥②①    C.⑤①④⑥②③    D.⑤③④②⑥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D。
  “语言连贯”指语句之间的连接贯通,它是语言表达的标准之一,也是在规范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连贯的考查,大多采用排序与语句复位(或“嵌入式”)两种题型。从08年开始以选择题的方式将这一考点放在试卷的第一大题考查,今年继续保持广东题这一考点的稳定性。(2009年是句序排列与语句复位相结合,2010-2012年都是句序排列,今年是语句复位与句序排列相结合)
  本题的选文仍是一个议论语段,阐述的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生物生存权的破坏与干预的辩证关系。
  解答的关键是注意横线前后的语义衔接,同时要关注横线后的标点符号提示的总分关系。根据第一空前的 “产生了过度欲望”,与⑤中的“超出生存需求”相照应,可知第一空应接⑤。排除A、B;接着,可从“生产能力”“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三个关键词入手,可知第二空应填③。结尾应是总说“生产力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的正面作用,故①应放在最后。所以,D项正确。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浞、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