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000个字。
《月亮上的足迹》相关资料
天津市第三十五中学康健
一、作者简介
朱长超,我国科普作家。1982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专业。后又修完华东政法法学院法学本科、华东师大汉语文学系本科,并通过了心理咨询师3 级2级的考试,此外还学过中医等,粗通文理,略识中西,有开阔的知识面。现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工作。社会兼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上海分所所长,上海南市思维进修学校校长。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初步构造了人类思维史的理论框架,对思维史的发展阶段、动力、研究方法作了深入论述;对海克尔提出生物发育重演律及黑格尔、恩格斯提出的精神重演律运用DNA及分子生物学成就作了理论说明;运用思维科学及脑科学成就,提出了智力开发和思维训练的“左右脑均衡开发”论,并编写出版了智力开发教材;出版了通俗哲学和科学普及的著作和文章,不断探索着理论通俗化的道路。其作品共获得20多个奖项,其名被收入《中华人物辞海》等多部辞书。
二、文章背景
为了打破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并在国会上大胆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于前苏联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务。肯尼迪以一种历届美国总统都没有的坦率态度警告美国人民,除非他们具有跑完全程的毅力,否则就不要接受这项任务。这项任务就是后来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此项任务先后有6次登月飞行,把12人送上了月球并安全返回地面,不仅实现了美国赶超苏联的政治目的也带动了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记述的是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这一事件。
三、整体把握
人类早就有登上月球的愿望,并因此产生了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终于把人类的这一梦想变成了现实。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这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阅读它,可以激发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昂首挺立(tǐng) 海域(yù) 相提并论(tí)人迹罕至(zhì)
椭圆(tuǒ) 休斯敦(dūn)铁锹(qiāo)可望而不可即(jí)
2.形近字辨析
(jí)即使(gān)球杆(yù)区域(qiāo)铁锹
(jì)既然(gǎn)麦秆(yù)鬼蜮(qiǎo)愀然
(tǐng)挺拔
(tǐng)铤而走险
(tǐng)游艇
3.多音字辨析
guān(观测)zhóng(重量)xìng(兴致)ā(阿姨)
观重兴阿
guàn(道观)chòng(重复)xīng(兴盛)ē(阿胶)
fú(仿佛)
佛
fó(佛罗里达)
4.词语解释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却不能够接近。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概述文章内容,理清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教学难点:
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如今,幻想已变成了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设计二)假如有人问你:“你知道什么动物飞得最高吗?”很多人肯定会回答:“鹰飞得最高。”假如有人告诉你鹰能飞上月亮,你肯定会认为这个人脑子出了毛病。1969年7月20日,一个名叫阿姆斯特朗的美国人向全人类报告了一条消息:“鹰已经飞上了月球”,当时所有听到这条消息的人,都知道他的脑子的确没有毛病,而且他报告的消息的确是事实。
阿姆斯特朗所说的当然不是一只普通的老鹰,而是美国的“阿波罗11号”登月飞船,地球上十几亿人通过电视实况转播,亲眼目睹了阿姆斯特朗缓缓走下了飞船,小心翼翼地把脚踏上了月球表面,“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一步”。那么飞船是如何登上月球的呢?
(设计三)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伴着这熟悉的儿歌,我们不知不觉中走过了孩提时代,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太多的光彩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丰富的内蕴尽在神话传说、文章词赋、民风民俗之中。长舒广袖的寂寞嫦娥、吴刚砍伐月桂的坎坎之声,无不诱惑人们去设想月球上的情形,奇妙的幻想终于在1969年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伴着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而展翅飞落月球,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