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8张,另含配套复习指导材料一份,约6600字。
中考文言文总复习指导
林甸县第四中学 李梓萌
近几年来,文言文在中考语文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其中2001年的分值为20分,2002年的分值为20分,2003年的分值为21分。基于文言文在中考中的重要地位,掌握好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及阅读方法,有效的答好文言文试题是中考语文取得好成绩的又一重要保证。这节课我们针对中考文言文的测试点进行一下系统的指导。
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我们看下具体知能要求:
文言实词:①掌握文言实词的音、形、义
②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③辨析词的古今异义
④辨析常见的多义词
⑤了解文言文中的词性活用情况
文言虚词:①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②区分部分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
背诵默写:①理解课文大意,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把握语句的停顿
②根据课文要求背诵默写或课文片断
阅读理解:①理解课文语句的意思,并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
②理解课文全篇或重点语段的思想内容
③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一、文言实词辨析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里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实词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通假字辨析。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初中阶段只要大家能够辨析通假字即可。
【例题】下列语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这道题考查辨析通假字。A项中的“惠”通“慧”聪明,B项中的“乡”通“向”从前 ,C项中的“畔”通“叛”,只有D项没有通假字。
【复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今年中考篇目中有不到30个通假字,且大部分在小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2.古今异义辨析。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转移或感情色彩等都发生了变化等,复习时应该特别注意。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泛指一切大河。如“涕”古代专指眼泪,今义则为鼻涕。诸葛亮《出师表》中有“临表涕零”,不能译成“流着鼻涕写了这篇表文。”
【例题】下面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