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90字。
阅读与写作,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
江苏 秦葆 万春芬
【主题导航】
由于阅读,我们变得更加敏感和充满激情;借助写作,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刻,满怀爱和眷恋。写作的人在世俗的眼光中是一群赤脚走在瓦砾和废墟上的异教徒,他们孤傲慢自负,行为狂狷,惊世骇俗。海明威、凡•高、克莱斯特、川端康成皆自戕;海子卧轨,徐迟坠楼,留给后人不尽的遗憾和猜想。爱因斯坦曾说过:“由于无法 容忍的内心冲突,而放弃生命的自然归宿,今天,在精神健全的人们中间是少有的事,这只有在那些清高的,道德高尚的人才可能。”当一个人已经超越了生命,超越了自我,也就达到了苏东坡所谓:“飘飘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境界,而阅读和写作就是提升到达这一境界的不二法门。这也正是阅读与写作的生命意义之所在。
【美文一】
世上并无浅阅读
周国平
现在流行一个词,叫浅阅读,主要指通过电脑、手机等浏览网络上的信息。可是,以我之见,阅读就是阅读,世上并无浅阅读,所谓浅阅读不是阅读。严格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个人的一种文化生活,是读那些有文化内涵的文字,是进入到这些文字所承载的文化传统中进行思考的行为。能够承担这个功能的,唯有好的书籍,尤其是经典名著。这一点不会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改变,纸质产品和数字化产品只是形式不同,关键在内涵,从网络上读孔子和柏拉图与从纸质书上读没有本质区别。不过,事物的形式决定了其主要功能,网络的生存和优势系于不断更新内容,显然更适合于承载快餐式的文字。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认识:出版对于阅读负有重大责任,它是严格意义上的阅读赖以存在和延续的支柱,一个时代阅读的水准取决于出版的水准。
如果从中国的竹简算起,出版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两千多年来,书籍的出版承担着一个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文化的传承。传媒的历史,如果从日报的诞生算起,也就三百多年。新闻业是资本主义的产物,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对信息流通的需要而产生的,其主要功能是信息的传播。文化的传承和信息的传播,这是二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由于这个区别,二者在价值定位上也应该有所不同。
传承和传播,第一个字都是“传”,都要流传,第二个字不同,表明了对于流传的不同价值诉求。传承的“承”,继承,是时间性的,文化要在时间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追求的是久远的价值,能经得住时间的检验。传播的“播”,播送,是空间性的,信息要在空间中、在广大的人群中流传,追求的是当下的效应,能吸引眼球,有收视率和点击率。出版立足于久远性,传媒着眼于当下性,这是第一个不同。
因此有了第二个不同:出版要讲究专业性,传媒则可以满足于业余性。书籍必须有值得传承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作者对于所涉及的主题有准确、完整的知识,深刻、系统的思考。但我们无法用这个标准要求记者,记者追随时事不断变换话题,涉及面宽泛,不可能专业。当然,这是总体性质上的区别,不排除局部事实上的出入,比如,有的记者很有文化,其作品最后也就进入了文化的传承,许多书籍只是徒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