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9660字。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孱头(chàn)  活性炭   残羹冷炙     B.惫赖(bèi)   谐奏曲    如蚁附膻 
  C.恓惶(xī)    汗涔涔   厝火积薪      D.盗跖(zhí)      笑咪咪    相形见绌   
  【答案】C.(A孱头(càn),B项“谐奏曲” 应为“协奏曲”,D项“笑咪咪”应为“笑眯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答案】A。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地域狭窄,物产匮乏”,并非“小”。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B. 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 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辨析语病的能力。  A.逻辑错误 B.偷换主语造成主谓搭配不当,在“进入”前加上“让其”。  D.语序不当,“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分句互换。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答案】【D】可由语段上半句“葫芦”可以判断出紧跟下句为③,介绍“葫芦”情况,⑤句它指代③句葫芦较为顺畅,④⑥介绍葫芦的制作过程,①介绍葫芦的历史,②是对整个语段进行总结。
  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①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②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③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