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50个字。

  《武陵春》教学设计
  刘一心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准确、流畅地背诵六首词;
  2、以诗解诗,把握《武陵春》的内容,并了解拓展词作。
  3、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4、通过对比探究,体会“愁”中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4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竞赛游戏,激发兴趣:
  每小组抽取一首词,小组成员背诵抽取的词,成员全部背诵后,推选一个代表在黑板默写背诵的词。比赛记忆能力和书写水平及小组合作意识。
  二、出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1、用语言描述出《武陵春》及拓展补充词作中的情景。
  2、揣摩体会每首词作中的情感有何不同?
  3、词人不同阶段创作的词作都有“愁”,有何不同?
  4、如何看待李清照词作中的“闲愁”与“悲愁”?
  5、词人所处时代和个人经历对其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三、活动导引,达成目标:
  活动一:知人论世,理清经历。
  孟子曾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不可,要知人论世。李清照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在中国古典文学的词坛中独树一帜。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不仅源于她自身的优越的文化修养,才华本领,还与她生活的特殊年代和所经历的时代变迁血肉相连,学习李清照这位旷世才女的诗词,一定要把把握住她的人生经历,也就是要知人论世,结合她所经历的背景解读她的诗。
  ⑴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所了解的李清照,结合材料,理清她的人生经历,以此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为后面的诗词解读做铺垫。
  ⑵明确《武陵春》创作于1135年,结合人物经历知人论世,学生明确李清照之前的经历,即幸福、国破、家亡、夫死。
  活动二:读准基调,找准“愁”字
  学生个人自读,读准字音。
  学生互相点评,把握节奏。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哀愁,找准词中点明基调的字:愁。
  教师范读,适时点拨。
  学生齐读,达到读熟的程度,通过初步感知读出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