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35字。
生命•生命
【教学目的】
1、 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学习课文语言,用心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重点)
2、 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难点)
3、 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短小,结构清晰,蕴涵深刻。 杏林子通过三个事例引发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尽可能地扩大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熟悉文本,才能真正立足文本,形成与杏林子的对话,形成与自己已有体验的对话,从而阅读人生,品味人生,提升人生境界。基于此,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分三大板块:导读感知内容及写法——自主研读——感悟品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伴随着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一个崭新的生命就诞生在这个世界上了。同学们,在你们十几年的人生历程中肯定遇到过许许多多不同形态的生命。你们知道生命有哪些不同的形态吗?(生发言:动物、植物、微生物……)生命的存在并不陌生,但要想真正了解生命的内涵,就得需要有一颗善感的心。香港女作家杏林子从生活中平常的事物身上,强烈地感悟到了生命的律动,并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二〖作者简介〗 一生朗读注解;
三〖学法指导〗
幻灯显示学习三步骤:1、感知整篇;2、自主研读;3、感悟品读;
四研习课文
〖第一教学板块〗:感知整篇
1、 学生自由大声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三件事?
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
2、 请把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朗读出来;
第一段:“夜晚,我在……极力挣扎”;
第二段:“墙角的砖缝……小瓜苗”;
第三段:“许多年前,有……单单属于我的”;
3、 刚才读的都是叙述事例部分,也应把作者对生命的感受部分读出来;男生齐读第一个事例,女生齐读第二个事例,一生读第三个事例;全班齐读“生命的感受”部分;师读“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