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课件制作图片丰富,通过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教案约3530字。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并探究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文本,增强语言文字的审美阅读能力,感悟作者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
1.认识特定历史时期人性扭曲的状况,感受作者忏悔的勇气、气度与真挚而深沉的情感,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的伟大人格及对“文革”的批判。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1966年-1976年”)同学们知道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什么吗?
生:文化大革命
师:在这十年的浩劫当中,不仅给我们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那时人们的心灵也留下了深深的硬伤,人性的泯灭,丧失,让整个时代都充满着一种可怕而可悲的气息。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转引自《往事——1966写真》,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中说到:“在延绵不绝的历史时间里,十年不过是眨眼的一瞬。但对于一代中国人有如熬度整整一个世纪。在这十年中,雄厚的古老文明奇迹般地消失,人间演出原始蒙昧时代的互相残杀;善与美转入地下,丑与恶肆意宣泄;千千万万家庭被轰毁,千千万万生命被吞噬。”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组图片:ppt展示一组图片
在这样的一个人命贱如草芥年代里,就连我们国家主席的尊严都不能被保留,就更不用说普通老百姓的尊严和良心,那么,作为一条卑微小狗身在这样的年代里又会遭遇怎样的命运?是手心里的宝还是案板上的鱼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金老人笔下的《小狗包弟》,感悟特殊年代中的特别人事物。
教学内容
【预习内容: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成果: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结合预习作业谈谈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请学生归纳情节然后复述情节。ppt展示板书:
楔子(引子)(1自然段) ——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 (2自然段) —— 包弟来历
发展 (3—6自然段) —— 七年相处
结局 (7-9自然段) —— 痛别包弟
尾声 (10-13自然段)—— 真心忏悔
【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此段为下文包弟故事起铺垫、启发作用,给散文定下伤痛的感情基调,与包弟故事形成对照。
诗有诗眼,那么文章也有文章得眼睛,请找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