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660个字。

  《背影》教学文本
  李贤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
  2.学习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以及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写法。
  3.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饱含的深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自学反馈
  1、介绍你所了解的朱自清:《背影》的作者朱自清,字(  ),江苏扬州人。(   )家、
  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品有《   》、《     》等。
  2、《背影》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10月,另说为1927年(见季镇淮的《朱自清先生年谱》)。作者谈写作动机时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1947年7月1日答《文艺知识》编者问)惟其“写实”,才体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作者的父亲,先是“赋闲”,后为了找差事而“东奔西走”,乃至老境“颓唐”。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情绪的父子之爱中,含有在厄运面前的挣扎和对人情淡薄的旧世道的抗争。虽然这只是怨而不怒式的反抗,但也会引起人们的同情、叹惋乃至强烈的共鸣。
  3、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交卸颓唐迂腐琐屑狼籍不禁蹒跚踌躇
  簌簌差使奔丧举箸
  4、解释词语:交卸:踌躇:迂腐:颓唐:
  琐屑:奔丧:蹒跚:狼籍:
  触目伤怀:情郁于中:
  5、关于散文
  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表达含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