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7题,约7400字。

浙江省2005年高中证书会考语文模拟试题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蒋平312000(原创)
试卷Ⅰ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间谍 间隙 间接 间不容发
B.应验 应时 应征 里应外合
C.着急 着迷 着手 不着边际
D.勉强 倔强 牵强 博闻强志
2.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风致 陨身不恤 背谬 众口铄金
B.札记 恼羞成怒 炫目 谬种流传
C.湮没 良晨美景 怆然 迫不急待
D.寒喧 旁证博引 落寞 不胫而走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如坐春风,像沐浴在春风中,比喻心情舒畅。)
B.无实事求事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哗众取宠,用浮夸的言辞博取群众的喜欢。)
C.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恭读,是以恭敬之心来阅读,这表明鲁迅对这史书的评价是完全肯定的。)
D.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表现了人物的胆怯心理,可见老栓的迷茫与无助。)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布莱尔为战争所作的辩护——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对英国的武器专家戴维•凯利的自杀案件的调查中备受__。
②如果太阳突然爆炸并__,我们仍能看到它在太空中又持续闪耀了8分钟。
③“莫谈__”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
A.质疑 消失 国事 B.质疑 消逝 国事
C.置疑 消失 国是 D.置疑 消逝 国是
5.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
事的。
B.窗外花丛中,有几只彩蝶在三五成群地飞着,己带来了浓浓的春意。
C.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宏论”,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D.一些喜爱捕风捉影的记者,总喜欢以杜撰某些明星的“婚变”的文章而踌躇满志。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B.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漂泊》,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20多年的毛里求斯籍华裔作者之手。
  C.开学后,我们学校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驻地某部的两个连队的排长。
  D.各级干部是否廉洁奉公,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大问题。
7.填人下面根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塔呈圆形,_____,外敷白色,历来住持莫高窟的僧侣都不富裕,从这里可找见证明。夕阳西下,_______,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①形状像个葫芦 ②状近葫芦 ③朔风凛冽 ④朔风呼呼吹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下列对诗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片着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借景抒情,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词人和战友为革命事业和新世界建设而英勇无畏的精神,并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
B.闻一多在《死水》一诗中运用了反讽手法,诗中写“死水”腐烂后出现的一些“奇景”,铜锈成了“翡翠”,油腻织出了“罗绮”,霉菌蒸出了“云霞”,“死水”酿出了“绿酒”等等,这些怪现象,正是作者对死水一样的社会现实的无情嘲讽。
C.《迢迢牵牛星》一诗中叠词的运用,使语言清新自然,六个叠词或写人,或状物,或写景,营造了奇幻的气氛,把织女的美丽、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D.《归园田居》一诗,用了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本色自然。在诗中深刻地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尘世生活有清醒的认识,并抒发了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0题。
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引起非典病原体找到了,是一种变种的冠状病毒——“SARS病毒”。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同年5月16日,科研人员成功地对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SARS样病毒基因进行了全序列测定,分析显示,这种S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