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3道题,约9570个字。
泰安市二〇一三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二卷7至10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号正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xǐng) 省(shěng)却 拮据(jū) 引经据(jù)典
B.行(xíng)辈 行(háng)当 鲜(xiān)美 鲜(xiǎn)为人知
C.匀称(chèn) 称(chèng)职嫌恶(wù) 万恶(è)不赦
D.附和(hè) 暖和(hé)稽(qǐ)首 遍稽(jī)群籍
2.下列各句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小屋粗制烂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的。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契而不舍。
C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D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彩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象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与家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期日中(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
B.濯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C.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于我何加焉(《孟子》《鱼我所欲也》)
D.休祲(吉凶的征兆)降于天 (《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4.下面名句中加点的词语“建筑”充当谓语成分的一项是()
A.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B.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
C.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
D.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衣沾不足惜,但是愿无违。(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6.下列诗歌没有抒发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A.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B.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C.刘桢《赠从弟》 D.白居易《望月有感》
7.下列各句均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判断和分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本句运用设问,言外之意是说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还没起思念之情。
B.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句中“争渡,争渡”用的是反复,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句中的“脂粉”用的是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D.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本句运用拟人,把紫藤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
8.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B.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他的诗文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洒脱,比如《沁园春•雪》。
C.《智取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人吴承恩所著《水浒》。
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们学过他的《威尼斯商人》。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老王》中的节选文字,完成9-13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