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共4834个字。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
嘉善三中 僧新锋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前那种教师“逐段串讲”、“逐句讲析”的“解析式”的阅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一些语文课堂上过多的“问”和“答”也往往把一篇优美的文章进行“肢解”,使学生不能从整体上感悟一篇文章。
而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几个“主问题”,让师生围绕这些“主问题”对文本进行解读这种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使语文阅读课真正做到美读、美听、美析,从而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真正的美。本文主要从“主问题”的提出背景、什么是“主问题”、如何设计“主问题”、设计“主问题”的角度、设计“主问题”的价值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主问题 语文阅读课堂教学 整体感悟
一、“主问题”的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过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教师对文本进行“逐段串讲”、“逐句讲析”的“解析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而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上设置问题和对学生进行提问,成了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一节语文课上,也往往是由一个个问题来支撑整个课堂教学。可是,教师的大量的无效的“问”和学生的无效的“答”在课堂上广泛存在,师生之间为了“问”而问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问”和“答”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显得平淡无味,一篇篇优美的课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被大量的问题“肢解”成一块块“零碎材料”,教师的“问”与学生的“答”代替了本来应该有的美读、美听、美析,一节节本应该由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心灵“对话”的语文课成了师生之间的“问答”课。
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师逐段串讲串问、碎问碎答的教学模式,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出可供学生深读探究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即“主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探、合作交流进行文本的解读是完全可行的。
二、什么是“主问题”?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设置的一两个能够穿透全文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称为 “主问题”,也可以称为“上位问题”。它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能够起到主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