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00字。
走进作文的诗文词曲背诵

曲阜市第二中学实验教师  孔炜

“行云流水,可以涤思想;高山大川,可以壮激情;诗文词曲,可以治情操。”的确,阅读一篇篇“诗文词曲”,犹如欣赏一件艺术珍品,我们不仅惊叹它的奇思妙想,文辞丽采,而且会感到情趣高雅、赏心悦目。千百年来,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情操,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素质。常读常背可以培育我们的人文精神,提高我们的阅读、鉴赏、写作水平。
因此,我们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诗文词曲”的背诵。实践证明,我们众多的同学是背熟了、默写也没有什么问题了,但真正走进咱们中学生的作文的又有多少呢?

2003年高考山东考生的《怎么一个“情”字了得》一文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和思索。他在文末写道:“于是,余有叹焉,这次第,怎一个‘情’字了得?”他引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余有叹焉”,改造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句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语言简洁隽永、意蕴丰厚、古风犹存。咱们再从高考满分作文转到教材,曹冲在《神奇的极光》中有一句:“其实,环的亮度急剧增强,宛如皓月悬挂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这一句中的“泻”字不就是从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借用来的吗? 
诗文词曲中,或生动、形象、惟妙惟肖的“景语”,或抒发爱国民族气节、友好和睦、忧国忧民、建功立业、坚持和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和投降、英勇献身、安邦治国、同情人民、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热爱自然、珍重友情、人生哲理的“情语”,我们或借其形,或借其神,只要运用恰当都可使我们的作文处处闪光耀彩。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重视读书,把书读熟,为我所用,在方法上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的让诗文词曲背诵走进作文。
方法一:“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即穿别人美丽的衣裳,扮靓自己的美丽。
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直接拿来为我所用,或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或表现复杂的心情或人生的态度,或作为自己论证的理论依据,或表现事物的形态、特点,这样既有真实性、深度,又可使文采斐然。
例如孔庆玲同学在《还好》一文中写道:“秋风瑟瑟,落叶片片,一丝留恋,一缕不舍,还好,叶儿懂得化作春泥更护花;雁阵惊寒,穷响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还好,春去春会来,南雁终会北飞;淫雨霏霏,连绵不绝,还好,我可以尽情品味那润物细无声的情致。”她在这一段中引用了龚自珍的《已亥杂诗》,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诗句,写出了叶儿知情,甘愿牺牲的精神,秋雁悲鸣,肃杀凄凉的秋景,秋雨的细长、愁绪的绵绵及喜雨的灵性,通顺流畅,无任何雕琢的痕迹,仿佛天成,感情自然随着文字而飞扬。
孔霞同学在《责任》一文中写道:“有这样一首高唱责任的歌,我听到:屈原惨遭放逐仍三步一回首的吟颂‘虽九死余未悔’;诸葛亮鞠躬尽瘁,扶持阿斗,可扶不起来的阿斗却最终使南阳卧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代诗仙李白屡遭贬谪,仍能唱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