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10个字。
《观刈麦》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观刈麦》。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观刈麦》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代诗词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主题是“诗词拔萃”。《观刈麦》透露的诗人的亲农悯农之心和伟大人格,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引发了学生对积极人生态度的思考。
二、学情分析
初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诗歌方法习惯和不断增强的自学能力。通过反复诵读他们可以初步感知诗的内容和感情,所以可以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以及借助工具书进行先学后教,老师要跟踪做精点拨并做好当堂检测。
三、教学目标
诗歌重在朗读,白诗在叙事中融入情感的写法源于诗人伟大的诗心和人格,所以本节的教学目标有三:
(1)反复诵读,再现情景,感悟理解诗歌内容。
(2)学习诗人将叙事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的写法。
(3)体悟诗人亲农悯农的“诗心”和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结合时代背景创设情境读美诗歌感情意境
教学难点:学习叙事与心理揭示相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反复诵读。在节奏、语速、语调上进行朗读指导。
2、创设情境,进入诗境,反复涵咏,读美诗情意境。
3、探究讨论,解决问题。
4、点拨启发,在关键处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拓展思路。
(二)学法:
1、利用诵读涵泳,再现情景,读出诗味,感知诗意、感悟诗情。
2、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达到合作研讨,巩固提高的效果。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来讲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猜作家设疑激趣导课、三读诵读感悟、探究拓展提高、总结当堂检测四个大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希望通过合作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一)猜作家设疑激趣导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位诗人,猜猜他是谁?接着我从诗人的朝代、评价、作品、影响人格上铺排条件让学生加深对诗人文风、人格的了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