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820字。
《记念刘和珍君》导学案 第一课时 (初稿)
高一语文1组必修一导学案 NO. 日期:2013年9月10日 编制人:陈联合 备课组长: 学科组长: 班级: 小组: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本文的时代背景。
(2)诵读课文,理清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清总体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预习导航】
一、解题
1、文题中的“记”相当于“纪”字,并非鲁迅写了错别字。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有些用词并不是很规范。也有一说,认为鲁迅曾留学日本,他的用语用词受到过日文的影响。“记念”一词来自日文,义同中文的纪念。
2、刘和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时年22岁。
3、君:对人的尊称。
二、知人论世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杂文,其中小说和杂文影响最广。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此后,陆续创作发表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2、写作背景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