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10个字。

  阿长与《山海经》
  一、 教材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以“爱”为主题的课文。《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内容记述了一个不懂得识文断字、愚昧迷信,但却淳朴善良、关爱孩童的保姆。看似对其愚昧迷信、粗俗的批判,背后实则隐藏了作者对她善良品德的赞美。学习本文,能够让学生在生活繁琐中发现爱,尊重和赞美具有善良品德的人。在写作手法上,本文详略安排得当,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示范作用。
  二、 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求知欲高、自我表现欲强,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安排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初二(6)班的学生,视野比较开阔,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以他们未知的知识为引子。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另外,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和管理学生的情绪,以群体为主,以整体约束个体。
  三、 教学目标:
  1、 识记重点字词如“絮说”、“惶急”、“骇”……的读音,理解“惶急”、“惧惮”、“渴慕”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阅读,熟悉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感受作者在这些事件中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在文中寄予阿长的深深的怀念之情和祝福。
  3、 通过事件分析,结合文本,了解阿长饶舌多事、大大咧咧、守旧规矩、地位卑微但却热情、善良的人物形象。
  4、 了解描写、叙述等表达手法,学习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方法,体会这些写作方法的作用。
  教学目标说明:其中1是教学基础,3和4是教学重点,2是教学难点。
  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复述法、谈话法
  五、 课时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识记重点字词如“絮说”、“惶急”、“骇”……的读音,理解“惶急”、“惧惮”、“渴慕”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阅读,熟悉课文记叙的主要事件,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感受作者在这些事件中的情感变化。
  3、 通过对事件和作者情感变化的分析,初步体会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予的对阿长祝福和怀念之情。
  教学目标说明:其中2和3是教学重点。
  二、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帝江和刑天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山海经》的知识导入课文。
  幻灯片展示帝江和刑天的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们出自哪本书?(明确:帝江和刑天,然后对《山海经》进行简单的介绍,《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大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神话故事,比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黄帝擒蚩尤等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是我们重要的精神财富。)说了这么多与山海经有关的知识,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了吧?(明确:阿长与山海经)山海经如此具有吸引力,难怪鲁迅先生小时候对它如此渴慕!
  (二)作者介绍和叙事散文文体简介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他就是?(鲁迅)对,我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关于他的介绍。请看PPT,我们一起大声朗读并填空,鲁迅,原名预备起:(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重要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所著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而已集》《二心集》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