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70字。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作文指导课的价值进行分析,并进行取舍。指出:引导思维过程比评价思维结果更重要;唤醒情感体验比指导技法更重要;激活素材比提供模式更重要。对当前的作文指导课有很好的指导价值。
作文指导课的价值选择
安徽省舒城中学 何登保(231300)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指导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传统的作文教学依照着“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模式,导致学生不住地喊“难”,教师一个劲地叫“苦”,作文指导也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指导课的实效呢?
一、引导思维过程比评价思维结果更重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重结论、轻过程,作文评价,都是以学生的文章为对象,注重结果性评价。比如,主题(中心)是否明确、集中,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情感是否真挚、丰富,材料是否鲜活、典型;结构是否严谨,层次是否清楚,语言是否通顺,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
对写作结果的评价诚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审视一下,这种评价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因为它忽略了学生文章生成前的思维和构思过程。
作文与思维的关系非常密切,写作是一个由感知外物——内部思考——外部语言呈现的心理过程。既然写作是思维的外化,那思维首先必须是清晰而深刻的。思维的清晰,在文中的直接体现是语言的清晰和行文的有条理;思维的深刻,在文中体现的是语言的缜密与分析推理的深入。但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存在着比较突出的思维障碍。比如,思维空白——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思维浑浊——不知如何谋篇布局;思维单一——不知如何变通和求新等。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加强思维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作文审题不应该只是为了完成立意,还应该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我们不但需要思维的结果,更需要清晰地再现引出这个结果的思维流程。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特别要重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发散思维的特点在于思维围绕一个具体的点展开联想,形成一种辐射状或网络状。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收敛思维是与发散思维相对应的,收敛思维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从不同方向将思维收束到这个中心,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以“呼唤”为话题,来演示一下思维的“放”与“收”。
“放”是指构思时将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散开,可以在中心词“呼唤”前后加上施动或受动对象,来实现思维的“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