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内容详实,有配套教案约5290字。
《端午的鸭蛋》教案(2课时)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精彩语句,了解作者“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学会搜集资料,简要讲述见闻,有条理地发表见解。
4、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读诗激趣、导入新课。
看屏幕诗歌并朗读: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边贡”
1、请你们猜猜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何以见得?(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2、你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挂艾草,插菖蒲,吃棕子,划龙舟……)
3、很好,我们今天来学习的一篇回忆性文章也是关于端午的。这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写自己过端午的一片回忆性的散文。
4、展示“鸭蛋”图片。
二作者简介:谁能帮老师介绍一下汪曾祺吗?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记事》(2003年被评为国家优秀短篇小说。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思考:能否把文章的题目改为《家乡的端午节》?
讨论明确:
文章分别写:端午的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
文章的思路是:端午,鸭蛋,端午的鸭蛋。所以不能。
2、品读课文,欣赏鸭蛋。
过渡:那么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
讨论明确:
和外地一样的:“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
较为独特的:“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两种。
作者特别钟情的:吃玩端午的鸭蛋。
◎老师小结:八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多姿多彩。
其中作者对鸭蛋更是情有独钟,那么作者家乡的鸭蛋到底是怎样的?它能更作者带来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