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922个字。
设计者:广东华侨中学汪萍
第一册古诗背诵及诗句思想内容理解
1.《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潜(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诗中“愿”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朝)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中间四句选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花、草,“渐欲”“才能”写得富于动态,表现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结尾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联想和想象。
3.《游山西村》(陆游·宋朝)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其中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4.《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表现木兰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写木兰从准备出征到奔赴前线,既表现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也刻画出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对偶、互文)
第四段高度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六句排比)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四句排比)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比喻)
附文,讴歌木兰的谨慎、机敏。
5.《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