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50个字。

  (送教下乡到碧莲)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浙江省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厉雄燕
  一、教学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一义多词、省略句等文言知识。
  2、以“绝境”切入,深入理解文章,解读桃源“绝境”的多层含义。
  3、以“言语为抓手”重点品味副词,引领学生感悟不起眼的副词背后丰富的意蕴。
  4、感悟“桃源”的社会意义,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
  二、教学重点:目标2、3
  教学难点:目标2、4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课前热身: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2、解题: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
  ——记:古代叙事性文体。
  (2)点拨:桃花换成菊花,可否?《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隐士的象征。
  ——桃花意象: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天》
  桃花意象:
  1、 美好2、吉祥3、避邪
  ——桃花源:美丽、美好的象征。
  (二)研读“绝境”
  1、隔绝之境。
  (1)自读文章,思考:这美丽美好的世外桃源,在桃源人自己眼里是个怎样的地方(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与世隔绝?
  (2)预设: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隔绝之境。
  A、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 竟然?)
  ——强调大吃一惊,吃惊程度之大,突出与世隔绝之久,从未见过外人。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释:乃、无论——读出了什么信息?——穿插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问今是何世,既不知有汉,亦不知魏晋。
  ——乃、无论,语气更强烈,更突出了与世隔绝之久、之深。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马,遂与外人间隔。
  ——句中哪个字(词)最能体现隔绝之意?
  ——复:再,强周从来没有——从此句中,体会到桃源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