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40个字。

  大榭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八年级执笔:郝君审核:刘强根班级
  内容:桃花源记课型:新授时间:2013.09     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妻子、鲜美”、“无论”、“绝境”等一词多义和文言实词。
  2.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理清故事层次。
  3.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学习重点】
  古文常用字词的掌握。
  【学习难点】
  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学法指导】
  1.诵读法:学习文言文,要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注意朗读节奏、重音。
  2.深究法:文言文的探究式学习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里,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资料链接:
  1.作家作品: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虚构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二)自主学习:
  1.散文《桃花源记》本是《_______________》的序,作者是_________(朝代)大诗人_________,他是中国_________诗派的开创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