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题,约7250字。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①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②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这条发展的途径,中国建筑和欧洲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体系,乃至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体系是完全一样的,所不同者,是那些体系很早就舍弃了木材而完全代以砖石为主要材料。在中国,则因很早就创造了先进的科学的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这样的框架实在为我们的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③在这里,我打算提出一个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④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例如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就与无数文艺复兴时代窗子的“内容”完全相同,但是各用不同的“词汇”和“文法”,用自己的形式把这样一句“话”说出来了。又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这许多例子说明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如同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所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和通俗文章一样。
(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
1.对第四段的说明方法和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
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
它们的。”运用了类比说明。
B.“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
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运用的是举例说明。
C.“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
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是在举例说明中作比较。
D.热河普陀拉的一个窗子,与文艺复兴时代窗子使用的“词汇”和“文法”完全不同,
这证明各民族的建筑各有其风格,根本没有相通之处。
2.下列对作者所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比较,说明中国的建筑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民族
创造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建筑文化也有重要影响。
B.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是
有着相同的建筑特点和建筑风格的,说明了中国建筑和世界建筑的融合性。
C.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运用的完全相同的建筑手法。
D.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就如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文字写出各自的文学作
品,但是这些文学作品都表达大致相同的情感,为了解决基本相同的问题。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建筑手法各不相同,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也不是完全取决
于某一建筑大师的设计理念。
B.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古典建筑体系的建筑形式,原本都是从木结构开始的。
C.中国建筑往往是用木结构形式,而西方建筑往往采用砖石结构,说明这两种建筑走了
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D.各民族各有自己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来各种各类的建筑物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
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二、课内外古诗文阅读、默写(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7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