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9000字。
2005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气数 数说 数九寒天 数典忘祖
B.平和 和亲 曲高和寡 和衷共济
C.漂渺 漂泊 漂沦憔悴 漂落四方
D.与其 参与 与世长辞 与虎谋面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未雨筹谋 锲而不舍 病入膏肓 沸反盈天
B.桀骜锋利 精神抖擞 司马青衫 鄙夷不屑
C.完壁归赵 针砭时弊 聚精会神 泰然处之
D.休戚相关 迥乎不同 昏昏噩噩 斑剥陆离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这首诗 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通过它了解到诗人心灵深处所受的创痛。
(2)这种情况下,要 清楚这到底是尘埃还是雾气,还真不容易。
(3)我爱我的祖国,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爱他的贫困, 还爱她的不幸。
A.反映 分辨 甚至
B.反映 分辩 尤其
C.反应 分辨 尤其
D.反应 分辩 甚至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科举制度的目的是要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他们循规蹈矩,安于现状。
B.经历这一次灾难后,我们更应该讲求一团和气,拧成一股绳,一起渡过难关。
C.某些用工单位招聘农民工时许诺的工资等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这种骗人的行为不是卖狗皮膏药又是什么呢?
D.在青藏铁路卫生保障工作中,群众性发明创造遍地开花,在卫生保障工作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而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
B.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C.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D.下乡两年,他和大量的乡民接触,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当地民歌,积累了十几万字的资料,收获很大。
6.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
B.在黑色的秋夜里,秋虫唧唧,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秋虫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抑或是将生命的全部价值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绝响里?
C.为了对演出市场及演员进行规范管理,文化部近日发出了“演员个人营业演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D.以晚周的文献而论,《论语》《孟子》的语言跟《左传》的语言不一样,《左传》的语言跟《公羊传》《谷梁传》不一样。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文章太守。
“文章太守”是一顶相当风雅的桂冠,可是当我们在浩浩人海中进行资格认定时,目光却渐至迷茫。因为在大部分的升平时代,官吏总是由文人承担的,而选拔官吏的途径是科举,也就是考诗赋文章,那么可以想见,能当到一方太守的大概文章都写得不错。这样一推论,所谓“文章太守”就没有多大意思了,因为大家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列入其中。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官吏虽然也有文化,但他们的人生价值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