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0字)
古诗文中常见的古文化知识
古文化知识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古今文人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覆盖了包罗万象的文化知识,而且蕴涵了深入浅出的自然哲理、社会哲理和人文哲理,也还渗透着陶冶人们精神情操的圣哲菁华,因此,即使是社会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高科技时代,社会中的人们,特别是文化青年,多读一些优秀传统文化之作,仍然是非常有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我们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古诗文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中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还是从古诗文阅读应试角度来看,古文化知识直接影响古诗文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学生应当有共同的体会,在古诗文学习中,常常因为对某些古文化知识不了解,使自己在古诗文阅读理解,解释翻译中或者是“鱼刺梗喉咙”,或者是牵强附会,文意无法贯通,甚至是闹下笑话。因此,适当地熟知掌握一定的古文化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非常有好处的。
中华民族古文化知识,林林总总,浩如烟海,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面介绍。我们选讲的原则是:把在古诗文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跟中学语文课文中所学知识有一定联系,对学生阅读古诗文有一定参考价值,而在一些古文化知识小册子中未整理到的一些古文化知识作为整体,进行梳理和介绍,希望能对广大学生古诗文学习起一定作用。
一 天文 历法 时令 节日
1、三垣、四象 、二十八宿
①三垣 《史记 天官书》将地球上看到的北天极一片天空划为紫微、太微、天市,此即“三垣”。
②四象 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内移动的轨道,即黄道。此即地球上最美妙的处所,故古人又视为“黄道吉日”。古人又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分为东南西北四方,并分别用相应的吉祥灵兽代表,即: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此即“四象”。
③二十八宿
宿(xiu)古人把星座称为星宿.《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古人将每象分为七宿,四象即二十八宿。
l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将七宿位置排列形象想象为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称“东官苍龙”。
l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古人将其形象想象为在寒冬早春的夜空展翅飞翔的朱雀,故称“南官朱雀”。
l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mao)、毕、觜(zi)、参(shen),古人将其形象想象为在深秋初冬的夜空跃出的猛虎,故称“西官白虎”。
l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古人将其形象想象为夏天初秋的夜空蛇绕于龟上类的灵兽,故称“北官玄武”。
④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mao)头。唐代李贺诗“秋静见旄头”。
⑤ 参(shen)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以比喻人分离不得相见。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⑥壁宿 :指北官玄武七宿中的第七宿,由两颗星组成,因其在室宿的东边,很像室宿的墙壁,故称壁宿,又称东壁。唐代张说(yue)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形容壁宿是天上的图书库。
2、流火:火,指火星;流,意下行。《诗经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农历七月相当于公历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3、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意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二 地理、交通、邮政、建筑
1、中国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2、中原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诸葛亮《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3、中华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这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4、泛指天下的代名词:九州,八荒,五湖,四海,海内,六合,赤县,神州
n 九州:传说中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古籍记载有不同,一般所指州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陆游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贾谊《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n 八荒:八指八面方向,荒,荒远之地。四面八荒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说苑·辨物》:“八荒之内有四海,四海之内有九州。”“九州”指中原地带,“八荒”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
n 五湖:近代一般以洞庭湖、太湖、鄱阳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古代则专指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常代指天下,全国。
n 四海:泛指海内之地,代指天下,全国。《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n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n 六合:天地上下四方,泛指天下。《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赤县神州:“中国”的别称,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6、郡县 古代行政区域,秦统一后设天下为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县始于春秋战国,秦代县属郡,一个郡管辖几个县,隋唐后县隶属于州或府。
7、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庚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