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6道题,约11000字)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分析与综合(二)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青玉案·元夕①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
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②,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
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俗称元宵节,此夜称元夕。古人有上灯的习俗,也称灯节。 ②蛾儿、雪柳:皆为妇女头饰。
1.词的上片,作者用“花千树”、“星如雨”形象地描绘了元夕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对“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玉壶般的灯笼光彩转动,夜里的鱼龙也来凑热闹。
B.晶莹的玉壶在月下闪烁,鱼灯龙灯在夜色里舞动。
C.玉壶般皎洁的月光流洒,池中的鱼龙也欢快舞动。
D.玉壶般冰清的月光西移,鱼灯龙灯还在通宵欢舞。
3.词中写观灯人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的最后,塑造了一位,独立于喧哗之外“灯火阑珊处”的形象,作者借此寄托了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格的追求。
二、       读下文,完成5—8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
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③经年,孤光自
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④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
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释]①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词风气势豪迈,境界阔大。据《宋史》本传说他“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乾道二年八月,他罢官北归,路过洞庭湖,写下这首著名词篇。②青草:湖名,与洞庭湖相连。③岭海:两广北靠五岭,南临南海,故称“岭海”。作者曾在这一带任职。④萧骚:稀疏。
5.“玉界琼田”在词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景是为抒情服务的。以此而论,下片的“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应与上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照应。
7.对“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物皆宾客,舀取长江之水为酒,细斟慢酌,品味天上的北斗星。
 B.众多的宾客,舀尽了西江之水为酒,邀请北斗星一同来细斟慢饮。
 C以宇宙万物为宾客,以北斗为酒杯,细斟暢饮,喝饮着长江之水。
 D.邀请天地万物为宾客,登上北斗星辰,细斟慢饮,喝尽西江之水。
8.从全词看,上片着重写____________________景色;下片着重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世界。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贺新郞·九日
刘克庄
湛湛①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②滴。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③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④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
[注释]①湛湛:形容天色阴暗。 ②牛山:在山东临淄南。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俯视国都临淄喟然流泪道:“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表示对生命流逝的感叹。 ③破帽:东晋孟嘉于重阳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人们认为他意度从容,潇洒自在。 ④孤负:即辜负。
9.九日重阳古人有登高习俗,词中却说“赖有高楼百尺”。诗人不登山而登楼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词中语句回答)
10.对“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发书生老境凄凉,神州落泪,此泪不是牛山之泪。
 B.白发书生为凄凉神州落泪,但不为个人生死而流泪。
 C.白发书生为凄凉神州落泪,但不能面向牛山而落泪。
 D.白发书生老境凄凉,神州落泪,但不为个人而落泪。
11.下片诗人写自己颇思作为,却梦幻破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词的末尾两句写得奇特,重阳已是中秋时节,鸿雁应是南飞,而词中却写道:“鸿北去,日西匿。”请结合全词内容,分析诗人这样写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读下文,完成13—16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①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其手,问所苦,如侍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②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③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④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⑤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⑥愿⑦士,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来以劝焉。”               (选自《宋学士文集·李疑传》)
[注释]①除:收拾,整理。 ②逆旅:旅店。 ③脱:假如。 ④里人:邻居。 ⑤赆:赠送的财物、路费。 ⑥姁姁(xǔxǔ):安乐、温和的样子。 ⑦愿:老实。
13.范景淳“杖踵疑门”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4.全文紧紧围绕李疑□□□□□的特点,展开描述他“救助病人”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15.作者宋廉为李疑作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16.对全文内容和写作特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疑不避脏臭,每天为范景淳擦洗身体,没有流露丝毫的厌烦神色。
 B.李疑请邻居,共同去取范景淳寄在旅店的钱,显出他的正直与磊落。
C.一般人对李疑所作所为尚有怀疑,但名士大夫们都喜欢与他交朋友。
D.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和细节的刻画,生动地表现出李疑的鲜明形象。
五、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王维右丞①,年未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②之所眷重。
时进士张九皋,声称籍甚。客有出入于公主之门者,为其致公主邑司牒京兆试官③,令九皋为解头④。维方将应举,具其事言于岐王,仍求庇借。岐王曰:“贵主之强,不可力争。吾为子画⑤焉。子之旧诗清越者,可录十篇;琵琶之新声怨切者,可度一曲。后五日当诣此。”
维即依命,如期而至。岐王谓曰:“子以文士,请谒贵主,何门可见哉?子能如吾之教乎?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博,输千金立尽。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①。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②,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③,然不轻发也
七、阅读下文,完成25—28题。
予城西旧茔久勿树。比辟地东邻①,有桧百余株,大者盈拱②,高可二三丈,予惜其生不得所。有种树者曰:“我能为公移之。”予曰:“有是哉?”请试,许之。
  予尝往观焉。乃移其三之一,规③其根围数尺,中留宿土。坎及四周,及底而止。以绳绕其根,若碇然,然其重虽千人莫能举也,则陊其坎之稜④,絙⑤树腰而卧之,根之罅实以虚壤。复
八、阅读下文,完成29—32题。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①。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②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③、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④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
九、阅读下文,完成33—36题。
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