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500字。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及用法复习方法和应试策略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取消了“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点前的星号,这就预示着该考点正式列入了考试范围。为了使广大考生在对此考点的复习时收到更突出的效果,建议把握以下三条策略:
一、吃透考纲考卷,把准考查走势
1.范围
依据考纲规定,“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四种。依据现行高中课本第三册第94页的单元知识,“用法”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2.题型
高考命题中,句式往往是单独命制选择题或隐含在文言文主观翻译题中作为“采分点”,从命题的技术处理层面来讲,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例如 ①(1993年全国试题)在下列句子中,“走”字在用法上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2分)( )
A.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B.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C.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分析 选D,D项的“走”字是使动用法,其它三句都是一般用法。
例如 ②(2004年全国试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
答案 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邻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家。
分析 该句“处”“就”后面分别省略了介词“于”、动词宾语“其(孟尝)”,翻译时必须将这些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考生在翻译时如果不能将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就要扣1分。
二、精研高考试题,动态把握考点
高考对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考查,都是放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进行的。为此,精研高考的典型试题,对于考生准确地把握该考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