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有教学设计,约5300个字。
《曹刿论战》教案(2课时)
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
【教学目标】
①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能准确生动地讲解这个故事。
②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③分析和评价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④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①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重点)
②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重点)
③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难点)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及过程】
课时1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如《墨子》“公输”、《孟子》“鱼我所欲也”、《庄子》“惠子相梁”等,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二、简介《左传》及长勺之战的背景:
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如《史记》。
3、简介长勺之战背景:《曹刿论战》中所述战役为春秋时期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齐鲁长勺。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