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0700字。
2013~2014学年度珙县第一高级中学
高三第三次月考(11月)语文试题
命题人:陈海明 审题人:谢云刚
第I卷(选择题共27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皈依(guī) 逮捕(dài ) 倒胃口( dǎo ) 露马脚(lù) 敛声屏气(píng )
B、佣金(yòng)) 沏茶(qī) 骁(xiāo)勇 刹那间(chà ) 解甲归田(jiě )
C、瞥见(piē) 当真(dàng) 下载(zài) 拗口令(ǎo) 游目骋怀(chěng )
D、偌大(ruò) 咀嚼(jué) 眼眶(kuàng) 颤巍巍(chàn ) 提纲挈领(q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文身 聒噪 水蒸汽 展露头角 平心而论
B、雾霭 翔实 名信片 义愤填膺 唉声叹气
C、龋齿 绿州 舶来品 云销雨霁 掎角之势
D、部署 凑合 哈密瓜 无济于事 谈笑风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高三的复习要讲究方法:温故知新、归纳总结、举一反三、错题纠正等,尤其是练习或考试中做错了的试题,我们的同学一定要在老师讲评后把它又做一遍。
B.就日本某些政客的不负责任言论,我外交部、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多次申明: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我们有决心、更有能力应对外来的一切挑衅。
C.“青春无限,拼搏三年”,珙一高留下了我们太多美好的回忆:教学楼里的书声,综合楼里的誓言……曾经雪泥鸿爪的痕迹会伴我一生。
D.中央电视台汉字书写大赛栏目近期热播,这与传统汉字学习殊途同归的新栏目,无疑更能得到语文教师群体的关注。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历史证明,无论西方还是东方,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日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出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并称考虑招收研究生。只有小学五年级学历的莫言要带研究生这个话题对网友很感兴趣,马上引来热议。
C.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
D.曾一手捧红凤姐、郭美美的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被刑拘,他们的行为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污染了网络环境。
二、阅读下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串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包括礼、乐、书、数、兵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韦编三绝”里的“编”,就是孔子读的《周易》,是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的。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再说乐,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兵指的是战争。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