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4道题,约8100个字。
南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
一、(本大题共19小题,每题2分,共38分。)
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澄清(chéng)嘈杂(cáo)颤抖(zhàn)倔(jué)强
B.凝视(níng)应和(hè)偌大(ruò)水藻(zǎo)
C.尴尬(gǎ)栖息(qī)刹那(chà)枯涸(hé)
D.攲斜(qī)梦寐(meì)酝酿(niàng)倏忽(shū)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宽宏大量压雀无声屋檐威慑
B.繁花嫩叶整妆待发攀附抖擞
C.翻来覆去不可抗拒徘徊争执
D.持之以恒混为一谈弧形背蒌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A.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各种气息混合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B.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C.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天空晴朗无云。)
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指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
4.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确切的一项是()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5.下列各组作家作品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观沧海》——曹操——《乐府诗集》——律诗
B.《次北固山下》——王湾——《全唐诗》——五律
C.《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七律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全元散曲》——元曲
6. 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最恰当的文句是( )
巍峨挺秀的秦岭消没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了,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的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7.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8.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城楼看起来有三、四年的历史了。
B.明天的旅游,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春天,好像一篇巨制的骈俪文;而夏天,像一首绝句。
D.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儿的“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9.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了。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10.根据下列情境,说话恰当的一项是()
A、小兵正在认真地做作业,妈妈叫他吃饭,他说:“没看我正忙着吗?”
B、陈江借了同学一本新书,不小心给弄脏了,还书时他连声说:“对不起。”他的同学说:“‘对不起’值多少钱?给我另卖本新书吧!”
C、李河骑自行车不小心撞了一个同学,他马上下车说:“对不起,请问撞伤了吗?”这个同学说:“没关系。”
D、某中学正要上公开课,课前一位外校来观摩的老师走到教室里问一个学生:“请问同学,上什么课?”这个同学回答说:“你自己不会看课程表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