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30个字。
踏天磨刀割紫云
——兼谈2014年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全组教师团结协作,认真研学新课标精神,及近年来中考的命题思路及试题,明确2014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对策略,现将复习计划拟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优化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和新课改的理念,通过复习,力争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每位学生获得发展和推进,力争使全组在2014年的中考中,合格率、均分和优分率都有较大的突破。
二、学情分析
我们这届初三年级学生整体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相对较多, 基础一般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双基”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习积极性而基础一般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采用分层辅导等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素材,突出重点,夯实基础。在工作中注意以改进教法,狠抓“双基”的落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试题分析
纵观2013年的整套语文试题,可以说全面体现新课标的精神,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进”的原则,引领了考生“三维合一”的方向,拓宽了考生自由驰骋的天地。试卷从总体看,基本模式不变-----三大板块(积累与运用24分、阅读理解46分、写作50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变化之新----引领新思维
1、将查字典的知识纳入考点,这在河北省中考中属首次亮相。(2分)其实关于查字典的考点第一次出现在《考试说明》中,是在2010年。可以说这一考点在《考试说明》中已出现了三年,也空悬了三年,今年终于有了注脚。但也许是第一次现身,考查的都是,最简单的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的应用,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应该是胜券在握。因为这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字典时的第一课的知识,也许这就是最简单的“温故”吧。虽然只占小小的2分,但既然中考发出了这样的信号,我们就要提高运用工具书的意识。在以后的考查中,也许就会相继出现更复杂、更全面的题型。如:选出关于查字典的叙述正确(错误)的一项;按音序或姓氏笔画为人名排序等。这就提醒大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充分意识到:字典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把它当作终生的朋友。
2、文言文阅读,与往年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课内外文言文分别独立命题,二是课外文言文的题目数量和分值均多于课内文言文。
我们先把前两年的文言文比照一下,先说说命题的事。11年考的是有关岳飞的片段和《桃花源记》,二者在内容上毫不相干,在写法或细节上似乎也找不到任何关联,但命题题目却混在一起。我觉得有牵强附会之嫌,既然二者无论在哪个角度上分析都找不到比对点,不如干脆分开命题。不知出题者站在怎样的角度立意,也许只是单纯地达到一个课内一个课外的目的?我们不得而知。12年就明显避开了这个弱点,《送东阳马生序》和义阳朱詹的故事,二者联合命题,因为在内容上可以找到相同点---宋濂和朱詹都是艰辛勤学的典范,最后一个题目就是要考生说说二者的相似点。无论在哪方面有交叉点,都可以联合出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