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50个字。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表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七年级学校南平市第九中学教师姓名陈晓敏
章节名称 七年级上册第12课《济南的冬天》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本文是老舍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全文思路清晰,安排有序。先总提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再从济南的山、水两方面写出济南冬天的这一特点,最后以一句简明有力而耐人寻味的话结束全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优美的意境中,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学习者分析 本学期是七年级学生.处于由小学向中学过渡的阶段,已经具备独立识字与朗读课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还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学习缺乏自觉性,对教师还有很大的依赖性。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扩展自己的视野。
知识与技能:
① 能理解和运用“响晴、温晴、设若、空灵、澄清、清亮”等词语。
② 学生能在阅读中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过程与方法:
①,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
②,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③, 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写景的妙处,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赞美、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把握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
2、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解决措施:通过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借助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分析使学生把握课文重点,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妙处,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解决措施:通过教师提供各种美点提示,学生读读品品,合作探究,完成文章语言美的追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教学设计内容主要分为7部分:1、猜地名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济南的美景及与老舍的关系。2、了解老舍及其创作,积累相关文学常识。3、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字词的把握情况。4、整体感知,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情感,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突破课文重点。5、合作探究、品析美点,结合教师提示的美点,学生合作探究,品味文章写景的妙处,感悟美景。6、教师小结,在体验反思中总结写景的方法。7、作业布置。
依据的理论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济南的相关知识 稍微了解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师出示课件,猜地名,欣赏济南美景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作者介绍 记住常识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作家作品常识 拓宽知识面
课文朗读 把握语气语调有感情朗读 音频播放器 播放 感染学生情绪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猜地名
导入 猜地名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了解济南的美景及与老舍的关系。 2 师:(媒体展示)“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写的是什么地方呢?
师:课件展示济南泉城美景介绍相关知识,
师:课件展示老舍故居及课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猜地名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