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课时,约5000字)
教学课题:《长亭送别》教学
教学目标:
1、欣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2、欣赏崔莺莺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教学难点:崔莺莺的典型意义
教学课时:二课时
预习作业布置:
1、对照注解和课前提示,通读全文
2、熟读曲词,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曲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播放歌曲李叔同《送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的那一刻,总有最深沉的感触。在来来去去中看到自己的眼泪,看透别人的心,只有离别,才知道是否真的爱过,拥有过。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古道边的长亭,透过莺莺的眼泪,品味这动人的爱情故事,欣赏这曲“离愁别绪”的绝唱。

二、解题
1、介绍作者: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所作杂剧十四种,现存《崔莺莺待月西厢下》、《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子风雪破窑记》三种及《鲜彩云丝竹芙蓉亭》与《苏小卿月夜反茶船》各一折。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描写男女爱情,刻画封建阶级叛逆形象。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入百家,创造了五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2、了解《西厢记》的故事情节:《世纪金榜》P113

三、整体感知,
1、提问:按照崔莺莺的行动可以把全文分为哪四个部分?
明确: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2、提问:祝肇年先生说:“《长亭送别》是一首真挚的抒情诗,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一支撩人心弦的离歌,它给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 自读课文,找出你最喜爱的曲子,给情节的四个部分设置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明确:送别途中——深秋霜林图
   筵席之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黄叶衰草图
   惜别目送——古道烟霭图
  
四、赏析“深秋霜林图”
1、齐读[端正好]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图画(碧云密布,黄花遍地,西风渐紧,北雁南归,霜林红染)
3、提问:整幅图画有什么特点?在整折戏中起什么作用?

  第二课时
一、 赏析“黄叶衰草图”
1、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图画:“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2、 提问:整个宴会笼罩在萧条的气氛中,莺莺的形象是怎样的?
   明确:食不下咽——“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险化做望夫石。”“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运用夸张、比喻、对比的手法,借眼前的杯盘酒菜来传情,用厌食酒来表现她的愁苦至极。
3、 齐读【朝天子】,思考:“恨塞满愁肠胃”,莺莺“恨”的是什么?从中看出莺莺的什么性格?
   明确:恨“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指功名,突出了莺莺的轻功名、重爱情的叛逆精神。
4、 提问:莺莺这种“轻功名、重爱情”的精神还在哪里得到了体现?
   明确:【么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二煞】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5、 提问:曲终人散,四顾无人之际,莺莺与张生倾诉私情。用一个字来描绘莺莺离别之时的心理活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