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份。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B.五十而知天命
C.可谓好学也已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解析 C项,“已”通“矣”。A、B、D三项均无通假字。
答案 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逾:超越。
B.愿无伐善,无施劳 施:施行。
C.知者动,仁者静 动:活跃。
D.小人长戚戚 长:总是。
解析 B项,“无施劳”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的意思。施,表白。
答案 B
3.下列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仁者乐山 B.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知者乐水 D.饭疏食、饮水
解析 D项,“饭”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余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 D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可谓好学也已
B.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D.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解析 C项,“一日”古义为“一旦”,表假设;今义是“一天”。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焉”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例句: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助词,表陈述语气。A项,兼词,“于是、于之”;B项,代词,“它”;D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答案 C
6.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月出于东山之上
D.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7.默写出下列名句。(4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2)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8~12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边界。
B.故令有所属 属:依从。
C.见素抱朴 见:看见。
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舆:车。
解析 C项,见:显露、表现。
答案 C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4分)
A.小国寡民
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D.甘其食,美其服
解析 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
答案 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道可道,非常道
B.有,名万物之母
C.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D.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解析 A项,“非常”在文中的意思是“不是永恒”。C项,“音声”在文中是两个词,声组合起来,形成一定组织和节奏叫做音;简单的发音叫做声。D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
答案 B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①无,名天地之始 ②同谓之玄 ③玄之又玄 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⑤行不言之教 ⑥莫之能胜 ⑦弱之胜强 ⑧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而观其辟丸也
C.三进及溜 D.衮职有阙
解析 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缺”。
答案 A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①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鲜:很少。②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入:进入。
B.①宣子骤谏,公患之 骤:急速。②尚早,坐而假寐 假:假装。
C.①弃君之命,不信 信:诚信。②晋侯饮赵盾酒 饮:给……喝。
D.①今近焉,请以遗之 遗:留下。②子为正卿,亡不越竟 亡:逃跑。
解析 A项,“入”应为“被采纳”;B项,“骤”应为“多次”,“假”应为“非正式的”;D项,“遗”应为“送给”。
答案 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厚敛以雕墙 ②使妇人载以过朝 ③遂扶以下 ④今近焉,请以遗之 ⑤寘诸槖以与之 ⑥倒戟以御公徒 ⑦以示于朝
A.①②⑥/④⑦/③/⑤ B.①②⑥/③⑤/④⑦
C.①⑥/②③⑤/④⑦ D.①⑥/②④/③⑦/⑤
解析 ①②⑥连词,表目的,用来;④⑦介词,把;③连词,表修饰;⑤连词,顺承。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B.未知母
……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
A.此之谓自谦 B.如恶恶臭
C.故谚有之曰 D.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解析 A项,“谦”通“慊”。
答案 A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一律。
B.小人闲居为不善 闲居:平时居住。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哀矜:怜悯,同情。
D.上老老而民兴孝 老老:尊敬老人。
解析 B项,“闲居”指“独处”。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2分)
A.知止而后有定 定:决定。
B.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掩盖、掩藏。
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开辟。
D.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非:不对的。
解析 A项,“定”:目标、志向;C项,“辟”:有偏向;D项,“非”:批评。
答案 B
4.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②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③见君子而后厌然 ④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焉”:①代词,这;②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然”:③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④代词,那样。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上老老而民兴孝
……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唤慧能堂内,说《金刚经》 说:讲解。
B.若住此间,有人害汝 住:居住。
C.于南荆府当阳县玉泉寺住持修行 住:担任。
D.法即一种,见有迟疾 见:见性。
解析 B项,“住”应解释为“停留”。
答案 B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慧能一闻,言下便悟 言下:一言之下,顿时。
B.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自悟:自我醒悟。
C.若住此间 此间:这时候。
D.未知根本事由 事由:原因,根源。
解析 C项,“此间”的意思是“此地,此处”。“间”不表时间,表处所。
答案 C
3.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五祖夜至三更 B.自古传法,气如悬丝
C.未知根本事由 D.因此便立南北
解析 D项中的“南北”与现代汉语中的“南北”含义不同,这里的“南北”指的是禅宗的“南派”和“北派”。
答案 D
4.下列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何以渐顿 B.大王来何操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汝为六代祖,衣将为信禀
解析 D项为判断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5.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五祖(于)夜至三更(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