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50字。
守礼据实——感悟春秋笔法
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三单元的题目是《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它以合乎礼法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的曲笔的一面。经典原文《晋灵公不君》和相关读物《直书》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史学据事直书的一面,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精神品质,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
二、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晋灵公不君》是一篇比较浅易的文言文,在字面理解上,学生不会有什么障碍,就是鉴赏晋灵公和赵盾的形象,学生也不会有什么偏差。但绝大多数学生对董狐在史书中记载“赵盾弑其君”却很不理解,对孔子以及刘知几等人关于董狐的评价更不理解,因为用现在的眼光来审视董狐的记载,他明明是在歪曲历史,根本不是如实地记录历史。因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设定为: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学习读史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选定
1、比较材料,区分异同。
2、探究真相,了解标准。
3、相关阅读,传承精神。
4、总结归纳,提升认识。
教案
章节 第三单元 课题 守礼据实——感悟春秋笔法
秉笔直书——彰显史家精神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研读课
教
学
目
标 1、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学习读史的方法。
2、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精神品质,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
教学
重点 感受我国古代史官“不避强御,秉笔直书”的精神品质,了解我国历史叙述传统——春秋笔法。
难点 理解我国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
教具 多媒体 黑板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新课
1、探究历史的真相
2、了解古代史官记史的标准
3、总结读史的方法
4、了解直书精神的传承
5、总结直书与春秋笔法的关系
三、
课堂总结
四、布置
作业
一、 比较材料、区分异同:
宣公二年乙丑那天,晋国的国君晋灵公被他的臣子所杀,对于这件事,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
教师出示材料:
董狐:赵盾弑其君。
《春秋》: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
《左传》:最后一段。
1、 一名学生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三则材料在记载晋灵公被杀一事上有何异同?
2、 学生归纳异同
相同:董狐、《春秋》、《左传》都认为赵盾弑君。
不同:《左传》指出亲弑君者是赵穿,赵盾是为法受恶。
教师导入新课:对于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几位史官的记载不尽相同呢?晋灵公是一位什么样的君主呢?为什么会被杀呢?赵盾是一个什么样的大臣呢?他会不会弑君呢?我们今天就将拨开这些迷团,探明历史的真相。
二、 还原历史、探明真相:
教师引导:当代史学家钱穆认为我们要读古代的中国史“应该拿这部《左传》作我们研究的一个基准”,今天我们就以选自《左传》的《晋灵公不君》为研究以下问题的基准。
教师出示问题,一名学生读全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学生根据文本逐题回答。
1、 依据《晋灵公不君》的记载谈晋灵公被杀的原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