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290个字。

  大榭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
  年级:八年级执笔:郝君 审核:刘强根班级
  内容:观潮  课型:新授 时间:2013.12.        姓名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重点词。
  2.研读文章,结合例句体会本文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文章自然美和人文相结合的特点。
  3.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的重点词。
  2.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学法指导】
  1.朗读欣赏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钱塘江潮水雄伟壮观的气势。
  2.圈点批注法。用符号圈点出重点词、句,以加强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合作讨论法。小组合作寻找钱塘潮的有关视频,探究、讨论,理解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含的写作手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一)资料链接
  1.作者介绍:
  周密(1232-1298),中国南宋文学家。字公谨,号草窗,宋代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入元不仕。著有《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杂著数十种。善书画音律,能诗,为宋末格律词派的代表作家。早期多惆怅之作,中期以后转为忧伤凄楚,多抒发思国怀乡之情。
  2.背景资料钱塘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钱塘观潮始于汉魏,已成为当地的习俗。中秋佳节前后为观潮最佳时节。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钱塘潮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交叉潮: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
  钱塘潮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
  一线潮: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回头潮:钱塘江“回头潮”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二)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艨艟()()一舸无迹()倍穹()僦赁看幕()()
  珠翠罗绮溢目()如履平地()倏尔()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既而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⑵如履平地()
  ⑶皆披发文身()⑷溯迎而上()
  ⑸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⑺吞天沃日()⑻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D而旗尾略不沾湿。
  4.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观潮》一文既写风景,又写民俗,使读者叹为观止。
  B南宋时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C弄潮健儿手持十幅大彩旗,出没于惊涛巨浪之中,腾身百变,表演得惟妙惟肖。
  D海潮似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惊天动地,势极雄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