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90字。
《白杨礼赞》说课
汉江集团汉江中学 张玲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二篇散文。
一、初中语文大纲要求:
根据初中语文大纲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现代文除“能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思路”外,还应“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材地位、作用的确立:
《白杨礼赞》所在的这一单元是散文单元,本单元目标:
1、欣赏所选的散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散文叙事、记人、描景、状物的写法。
3、品味文中精妙的语言。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歌颂了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同时严厉斥责了一些贱视民众的顽固分子。爱憎分明,感情炽热,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它那质朴的语言,新颖巧妙的构思,更是令人赞叹。
三、学生情况分析: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白杨礼赞》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一群13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对本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中按学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老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次等生吃了”。对于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的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根据以上对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目标:1、了解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和形状姿态、风格品质。
2、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体会本文的阳刚、雄壮之美。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给身边景物赋予象征意义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
重点:1、理解抒情与描写、议论的关系(本单元的编排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散文中的抒情,议论、记叙、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2、环境描写对表现白杨树的作用(文章第二段环境描写,从结构上看,似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