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期。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分专题阅读讲义。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络散文阅读(第一期)
命制人:陆洋 时间:2013年9月1日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勾画,摘抄精美语句,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在讨论栏,课后整理在随笔本上。
2.了解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动笔写随笔,提高写作素养。
父亲的演员生涯
梁晓声
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须梢金黄。谁见了谁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李文化亲自来找我,无奈,我只好同意。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
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
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
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
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
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分明的,他惟恐使那长袍沾了灰土或弄皱了……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
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记得有天晚上,是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和妻子、老父母一块儿包饺子。父亲擀皮儿。
忽然父亲喟叹一声,喃喃地说:“唉,人啊,活着活着,就老了……”
一句话,使我、妻、母亲面面相觑。
吃过晚饭,我试探地问:“爸,你今天又不高兴了吗?”
父亲说:“高兴啊,有什么不高兴的。”
我说:“那你包饺子的时候叹气,还自言自语老了老了的。”
【品读与感悟】
文中的父亲出演尽是一些跑龙套的角色,甚至没有台词,还经常被导演忘记。但就是这样,父亲依然十分认真,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每一个人。
……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络散文阅读(第二期)
命制人:陆洋 时间:2013年9月1日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勾画,摘抄精美语句,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在讨论栏,课后整理在随笔本上。
2.了解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动笔写随笔,提高写作素养。
我的母亲
莫言
我是我母亲最小的孩子。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
……
连云港外国语学校络散文阅读(第三期)
命制人:陆洋 时间:2013年9月11日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和勾画,摘抄精美语句,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在讨论栏,课后整理在随笔本上。
2.了解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3.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动笔写随笔,提高写作素养。
鲁迅与我七十年
周海婴
父亲在世时,我还是个调皮爱玩的懵懂孩童。父亲的生活起居、写作待客,我虽然日日看到听到,父亲与朋友之间的谈话,我每每在场,他们也并不回避我。我对他们交谈的内容偶尔发生兴趣,其实他们究竟说的什么,我也不甚了然。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早晨不常用早点,也没有在床上喝牛奶、饮茶的习惯,仅仅抽几支烟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楼,脚步轻轻地踏进父亲的门口,床前总是一张小茶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插入短烟嘴里,然后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
曾有许多人问过我,父亲是否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对我教育的,比如在家吃“偏饭”,搞各种形式的单独授课;还亲自每天检查督促作业询问考试成绩,还另请家庭教师,辅导我练习书法、学乐器;或在写作、待客之余,给我讲唐诗宋词、童话典故之类,以启迪我的智慧……总之,凡是当今父母们想到的种种教子之方,都想在我这里得到印证,我的答复却每每使对方失望。因为父亲对我的教育,就是母亲在《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顺 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