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道题,约15000字)
广东佛山市南海一中2005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2005.05
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题,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考号、考试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纶(guān)巾 别出机杼(shū) 食不裹腹 兵来将挡,水来土淹
B. 低徊(huí) 瞋(zhēn)目而视 矫揉造作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C. 恐吓(hè) 自怨自艾(yì) 欢呼鹊跃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 剖析(pōu) 怙(hù)恶不悛 时过境迁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昨天,学校请来北京名师给我们讲课,受到同学们热烈的欢迎,真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呀!
B. 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而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即使他有善良的动机,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C. 面对《反国家分裂法》,只要你不搞台独,就用不着杞人忧天。
D. 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访问大陆之后,台湾岛内掀起了“登陆热”,各政党争相筹划 访问大陆,这些说明,“台独”不得人心,“台独”势力面临被削弱的局面是不容置疑的。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虽然国际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务、交流、购物上的便利,但是我们对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越来越怀疑。
B. 欧盟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的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十分悬殊。
C. 如果“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阴谋得逞,子孙后代不答应,海峡两岸的人民不答应。
D. 在雷锋去世40多年的今天,中国之所以重新掀起学习雷锋运动,就是要重新强调他所代表的那种共产主义和“为人民服务”。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中国共产党的《一号文件》详细说明了为提高农村收入而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文件要求其他省份也取消农业税。根据这个文件,在追加的卫生保健和教育开支中,至少70﹪要拨给农村地区。(通常大部分给了城市)文件还呼吁增加补贴和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B.我不会怀疑,哪怕是一分钟的怀疑,如果我现在还是二、三十岁、是个没有子女的单身汉,那从大学一毕业,我就会收拾行囊到中国去生活。
C.最近几周,我们看到“林肯”号航空母舰上的美国海军飞行员为营救亚齐省的海啸受灾者运去了救灾物资。按照奈的划分方法,我们应该把这一举动归为哪一类呢?这是带人情味的硬实力?还是穿着防弹衣的软实力?不管它是什么,它受到了当地人的欢迎。
D. 美国商会驻北京办事处负责人埃默里•威廉斯说,对人民币升值问题:“我们还没有形成真正的观点。”言外之意:它的重要成员并不在乎人民币能否升值。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也撤出了指控中国操纵货币,违反贸易法并要求对其实行制裁的运动。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消失的地平线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它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根据,由某一群体或一些个体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或其他方式口头相传”。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依附个人存在的、身口相传的一种非物质形态的遗产。民间文化中的口头文学、神话、史诗,语言、民歌、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民俗礼仪、民间祭典、民间手工艺术、民居建造术等等均是口头的非物质的文化。
中国是世界上无形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的昆曲列入首批“人类口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大司马(萧衍)内有受禅之志,沈约(字休文)微扣其端,大司马不应;他日,又进曰:“今与古异,不可以淳风期物。士大夫攀龙附凤,皆望有尺寸之功。今童儿牧竖皆知齐祚已终,明公当承其运,天文谶记又复炳然。天心不可违,人情不可失。苟历数所在,虽欲谦光,亦不可得已。”大司马曰:“吾方思之。”约曰:“公初建牙樊、沔,此时应思;今王业已成,何所复思!若不早定大业,脱有一人立异,即损威德。且人非金石,时事难保,岂可以建安之封遗之子孙!若天子还都,公卿在位,则君臣分定,无复异心,君明于上,臣忠于下,岂
五、(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8分)
叶子时期的梅
晨 义
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