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00字。
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
江苏省兴化中学 倪逊
一、 烘托(衬托)
1、《琵琶行》白居易
东船西坊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分析:侧面点染环境,衬托乐曲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漫成一首》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分析:首先整首诗写的是什么?写得是夜泊之景,一句一景,句句彼此照应,突出一个“静”字,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和和谐统一的意境。“江月去人只数尺”,给人以宁静安谧的感觉,月近乃因江清,浪静因而风平;风灯照夜更给这宁静安谧的月夜增添了柔和的色彩。诗从江月写到风灯,由舟内写到舟外,由“江月“”风灯“这些无生命的东西写到“宿鹭”“跳鱼”这些有生命的东西,将读者带入魅力无穷的江边夜景之中。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这是陪衬的手法,适当把对立因素渗入统一的基调,可以强化总的基调。这是诗、画、音乐都常采用的手法。诗的末两句分写鱼、鸟,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可见诗人体物之工。
3、《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