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道题,约13000字)
黄冈市2005年5月高三年级模拟训练(一)
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第Ⅱ卷和答题卡三个部分。答案和作文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只交答题卡。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面依次给出的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哺养  湍急  吮吸  拈轻怕重   面面相觑
 A. pǔ  tuān  rǔn  zhān     xù
 B.bǔ   tuān  shǔn  niān     qù
 C.bǔ  chuǎn  shǔn  zhān     qù
D.pǔ  chuǎn  rǔn   niān     x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辐射  出奇制胜   计日程功    黄鹤楼上看帆船
 B.厮打  声名鹊起   相辅相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赝品  忧柔寡断   贸然行事    胳膊肘朝外拐
 D.斡旋  无耻谰言   销脏灭迹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只会损害日本自身的形象,使日本在历史问题上更难赢得亚洲人民的    。
 ②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出现奇迹,增长速度高达7.8%,比第一季度提高了0.4个百分点。下半年中国经济是否将继续增长,专家们对此还有    。
 ③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要积极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不能脱离实际条件,盲目扩大建设,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A.信任  争议   既/又    B.信赖  异议   既/又
 C.信任  异议   不仅/而且   D.信赖  争议   不仅/ 而且
4.下列各句画线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在釜山亚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有着明显优势的中国女排功亏一篑,竟然被韩国女排扳回一局,差点儿把一块到手的金牌丢了。
 B.招聘人才不是买蔬菜,挨个捏捏捡捡,照鲜亮个大的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个道理用人单位自然明了,但怎么一到自己招聘人才时就犯了糊涂呢?
 C.我拿他当最好的朋友,他却利用我对他的信任出卖我公司的商业秘密,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D.只要你们设身处地地替那些过着艰难日子的下岗职工想一想,就不会一味地责备他们的斤斤计较了。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上海4所名牌大学近10年来出国留学500余人,学成回国只占29%;其中360名自费留学生,学成回国只有10人。
 B.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它每期都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每期中国电视报都要重点推介这一栏目。
 C.元好问认为陶渊明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引自《论诗绝句》),苏轼也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引自《与苏辙书》),都是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准确的评价。
 D.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找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1月25日,巴以安全官员就巴勒斯坦安全部队进驻加沙中部和南部以制止巴武装派袭击以色列目标一事达成协议,迈出了通往恢复巴以以政治接触的实质性的一步。
 B.作为美国的盟友,谁能说在伊朗核问题上欧盟不可能完全不考虑美国的态度呢?何况它自身也不会坐视伊朗拥有核武器,因此在谈判中欧盟同样会对伊朗施加压力。
 C.连日来,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深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理解,增强了学习教育的效果。
 D.“和为贵”“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所体现的“和谐”这一中国的传统人文精神,有望在2005年的中国社会得到推广和实践。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以往我们认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主要是在黄河、长江流城。所以当江河流城的红山文化重见天日的时候,其内涵之丰富,发展水平之高,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它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并不是一元的,相反,它是多元化一体的,辽河流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位于辽宁西部的凌源、建平两县交界处的红山文化遗址,其中心位置有一座女神庙,在女神庙发现的泥塑像残块中,人物像最多。她们的形体有大有小,年龄有老有少,或张臂伸手,或屈肘握拳,组成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女神像群。这些形象有的可能象征当时社会上的权势者,有的或许就是受到崇拜的祖先。如果说,秦始立兵马俑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艺术高峰,那么,牛河梁女神群像可以看作我国文明黎明时期的艺术高峰。
  尤为让人振奋的,便是“金字塔”式大型红山文化建筑遗址的发现。这座金字塔建筑的范围大约有近万平方米,结构为夯土石砌园形台阶式,规模宏大,基部直径100余米,残存高度20余米,顶部堆积大量坩锅片,中央夯土内赶埋有骨架。庞大的巨型建筑,仅夯土就达10万平方,还有难以计算的巨石,很难想像当时人们是怎样从远山搬运来的。以至于一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l 1~14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背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拾穗的少年
                     席星荃
拾穗的少年,是收获季节的田野上的一道风景。 
少年行走于收获时节的大地之上,手握一把金色的谷穗,他不断地弯腰俯向大地,拾起沉甸甸的谷穗。太阳照着他,旷野的风吹着他,天上白云悠悠,鸟儿在草丛里啼叫。少年行走着,寻找着遗失的谷穗。也许你觉得这很有诗意,甚至有某种象征的意味包含其中吧。
在经历了大饥荒的六十年代里,活跃在广袤的原野上的少年拾穗者人群中,有我的身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