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10字。本案例为评职称所设计,内容丰富,思路独特清晰,注重审美追求,参考价值极高。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郭美丽
  本次教学过程发生在2008年秋季,是应中学语文学会朔州市分会的要求,在前辈们在朔州市第一中学调研时所作的公开课,参加听课评课的有中语会谢银老师、曹※※老师和本校所有的高中语文教师。授课共二课时,公开课安排在第一课时。学生课前有较充分的预习。
  荷花对于塞北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绝大多数的学生缺少旅游的机会,见过荷花的学生很少,见过月光下荷花的就更少了。他们对于荷花的印象还停留在抽象的有限的几句诗词上。因此要体会月下荷塘之美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直是我们在《荷塘月色》教学上存在的接受性问题。语文需要学习语言文学知识不假,而传承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也是语文课的重要使命。本课教学的初衷就是想通过《荷塘月色》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是学生学会用审美的思维方法品味经典,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学切入点与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口便都选择了充满文化审美内涵的诗句、图画来予以启发。
  【教学目标】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审美追求之——画面美感染:
  (导入语:落木萧萧是而今北国之秋。在无水文化的塞北,能遥想水面清圆的荷塘是一件模糊而优美的事情,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欣赏这碧叶红蕖之美。播放幻灯片(自动切换,有视频效果)(配古筝笛子曲《荷塘月色》)——)
  雨荷——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浥红蕖冉冉香。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风荷——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萧萧疏风乱雨荷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嫩荷——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美荷——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净荷——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残荷——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这些诗句配上相合的图画、清雅的古乐,给先给学生以美的视听冲击,这种冲击又并不停留在视听体验上,优美的诗句也唤起了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追求,吸引着学生的各种感官。
  然后展示给学生荷花不同的名称:
  莲花——荷花——芙蓉——芙蕖——菡萏
  而每一种名称都有不同色彩。以此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从而引出月色荷塘的课题。
  二、朗读
  审美追求之——朗诵美:
  (让闭眼凝神,倾听教师配乐朗诵。之所以选择教师朗诵而不是名家录音,是因为一则教师本人有一定的朗诵才华,二则教师朗诵更有现场感染力。配乐古筝笛子合奏《荷塘月色》曲,与意境相当吻合。)
  三、赏析
  审美追求之三——画面美与语言美:
  课堂过程记录:
  师:通过朗诵,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在荷塘上心仪到了一幅荷花美景。那么朱自清笔下的月色下的荷花又具有怎样的风姿呢?请同学们迅速默读第四段。探讨:课文第4段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作者怎样写的?
  师生共同整合:写了月下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画面很美。
  师:画面为什么会这么美呢?现在我们去掉文中的某些句子和词语,表达效果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来读一读。(说明:这种“删除法”,是想通过“不美”来对比出语言之美。)
  师:我们试着改动文字,老师读,你们品味——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